有这样一位法官,她秀外慧中、刚正不阿,用无声的裁判讲述着公正与和谐;她认真细致、温润如玉,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她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谢小丽。
从助理审判员成长为民一庭副庭长,再到速裁团队负责人,一路走来,谢小丽的每一步都写满了执着和坚守。入院以来,谢小丽承办了2600余起案件,通过诉前调解、判后答疑,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奋斗不负芳华,耕耘带来收获,谢小丽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系统妇女岗位建功表现突出个人”“全国模范法官”......七尺法台与书卷案牍,生动诠释了这位法官的法治情怀和独特魅力。
追根寻底无私无畏办好民生案件
案件事实在文书中是数据集合,在现实中却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严格把控案件细节,谢小丽极其注重“现场感”。“有些案件,特别是涉民生案件,必须到现场看一看,这样心里才有底。”这是谢小丽在办案过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
2024年,谢小丽审理了一起涉及养猪场的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分析,该案需要对现场进行实地勘验和测量。但是,当事人张某拒不配合并紧闭大门,并以害怕猪瘟传染为由,要求谢小丽一行人全身喷洒消毒液。“谢法官,你们回去吧,今天这个门我不可能让你们进来!”谢小丽敏锐地察觉到了张某的心虚,“若是此时退缩,那以后更难查明事实”。于是,谢小丽拿起消毒喷雾器就往自己身上喷洒消毒液,然后将双脚深踩到石灰池中进行消毒。张某最终打开了大门。
经过严密细致的勘验和测量,谢小丽发现加上生活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等区域,养猪场的面积大概是700平方米,卫生情况良好,猪场中的猪舍、饲料仓库、管理用房的建设基本完善,这与张某在庭审中所陈述的“猪场只有三四百平方米,什么都没给配,猪舍脏乱差”等说法相矛盾。在铁证面前,张某由最初的百般狡辩转变为无话可说,最终按照实地测量结果足额支付了20余万元的工程款。
方向明确严谨公正做实定分止争
定分止争的前提是对案件事实的细致把控,把案件厘清才能给老百姓一个“说法”。“裁判文书就是我的‘名片’,文书中的每个字都需要反复推敲、打磨,下‘绣花功夫’才能出精品。”谢小丽将裁判文书视为庭审之外与当事人进行的又一次交流对话。
2024年年初,谢小丽承办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该案涉及债务加入与担保合同的区分、要约的意思表示等多项争议焦点,涉案标的额达100万余元。当事人频频表示质疑:“一审都认为构成债务加入了,二审的观点还要改变吗?就算是隔了十年告知对方,那不是也告知了吗?”“这个点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必须说清道理,才能让双方信服接受。”接手案件后,谢小丽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头到尾,逐字阅完20多本卷宗材料,吃透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层层梳理法律关系,准确归纳争议焦点。
该案在法官会议研讨中引发了参会法官及助理的激烈讨论,经过思维碰撞,最终,一个严谨公正的裁判思路得以成形。在长达30多页的裁判文书中,谢小丽合理运用法理,对双方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说理,双方当事人收到文书后均心服口服。
“作出判决不是目的,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才是根本。”谢小丽在速裁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摸索出一套中院二审速裁审判的流程机制,并在全市基层法院推广应用。同时,她还积极探索团队“诉调”对接机制,联合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化解了一大批涉及民生权益的纠纷,“治未病”效果显著。
将心比心“三心四法”彰显司法温情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谢小丽始终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究其原因就在于,她不仅会精益求精“坐堂问案”,还会将心比心“下堂调解”。
2022年,在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时,谢小丽发现案件的上诉人陈某夫妇已年近八十,两位老人为该案奔波八年有余,处理若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对案件进行深度了解后,为确保案件有序审理,谢小丽特意召开了一次团队会议。果不其然,陈某夫妇在开庭时对一审驳回其诉请的结果十分不满,而对方当事人也同样态度强硬,誓与老人拖到底。
谢小丽觉得这个案件不能急,要慢慢来。于是,在开完庭后,谢小丽买了水果、点心去看望陈某夫妇。“你们就把我当成家里的小辈儿,咱们今天不聊案件,只唠嗑。”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聊孩子、聊生活,这是谢小丽第一次去陈某夫妇家里,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望着在酷暑中多次来探望的谢小丽,老两口对谢小丽的称呼从“谢法官”变为“小谢”又转变为“闺女”, 反复的思想疏导加上亲切的关怀劝解,终于慢慢消融了老两口的抵触情绪,案件也以调解结案。在拿到对方赔付的70余万元调解款的那一刻,陈某夫妇激动地流出眼泪并紧紧握着谢小丽的手说:“你是我见过最热情、最负责、最贴心的法官!”
谢小丽在办案中摸索、在调解中感悟,总结出“三心四法”调解工作法——“三心”即说服教育有苦口婆心,平息争端有韧劲恒心,评判曲直有公正公平心;“四法”即情理感化法、换位思考法、借力调解法、心理疏导法。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她化解了一次次的矛盾冲突,推动无数当事人握手言和。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要让当事人在法律的框架下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谢小丽就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样的理念。在法治征途上,她还将持续为司法注入温情,架起法律与人心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