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爆发
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A小区的两千余户居民,却在长达十余年的时光里,被困于出行不便的困局。小区仅有一处人行、车行通道出入口,日常的通勤、老人孩子的出行,每分每秒都在经受考验。小区业主们一直心存疑惑与不甘,因为在他们记忆里的规划设计图中,小区应当还有一处“北门”。但现实情况是开发商在小区业主们所指认的“北门”处建起了房屋并办理了房产证。
矛盾在该房屋装修时彻底爆发,业主们满心无奈化为一腔孤勇,纷纷兑钱,决意打通房屋,确保业主们能从此处通行。双方剑拔弩张,争吵、僵持,关系坠入冰点。开发商一纸诉状,将带头居民告上法庭。
调解修复
我院二审审理团队深知,一纸判决容易,消除症结、修复关系才是关键,于是他们多次走入群众,同时积极联合基层街道办工作人员,开启了这场艰难又意义非凡的调解工作。法官们不再局限于冰冷的法条,而是走进社区,现场走访,倾听居民们大到对居住安全的担忧,小到对日常买菜绕路的抱怨;转头又与开发商耐心沟通,讲法律红线、摆事实道理,让其正视小区业主们的诉求。
多番斡旋后,法理的严明与情理的温度渗透进双方心里。居民们意识到强行打通房屋的行为确有法律瑕疵;开发商也共情了居民们关于通行便利的诉求,理解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双方决定共同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最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小区业主代表自愿申请撤回上诉。
这场纠纷的化解,是“枫桥式法庭”的一次生动实践。不把矛盾往上推,就地化解、源头消弭,用温情的调解取代生硬的判决,让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未来,“枫桥式法庭”也将继续秉持初心,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社区安宁,让“枫桥经验”在每一个邻里纠纷中熠熠生辉,筑牢和谐家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