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委会,这个法庭走出别样“枫桥”路……

发布时间:2024-11-07 16:56:52


杞县位于豫东平原,隶属八朝古都开封市。历史悠久,西周称杞国,秦称雍丘县,是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也是河南省14个革命老区之一。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坐落着一个乡镇法庭——杞县人民法院平城法庭,该庭12名工作人员,管辖平城、葛岗、泥沟等3个乡镇,109个行政村,20余万人口。平城法庭紧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走出一条源头化解、前端治理、关口把控、分层递进的“枫桥”路,以法律为基情为引,绘出古城好“枫”景。三年来,该庭共审结案件2387起,执结1527件,用实际行动化解辖区纠纷,服务新农村建设,为胜诉方兑付“真金白银”,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得到辖区党委政府的赞许。

如我在诉,“调”字走在前

该庭在审判工作中,始终树立“如我在诉”工作理念,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调”字放在前面,主动邀请乡镇政府人民调解员进驻法庭,参与案件诉前调解,与辖区党委政府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共同发力化解社会矛盾。 

2023年2月9日,该庭受理的史某诉李某赡养纠纷一案,史某诉称其与丈夫共生育8个子女,丈夫已去世多年,李某系史某的四女儿,由于史某年老多病,常年吃药住院,无经济来源。从 2021年开始,李某不尽赡养义务,经其他子女多次劝说无果,老人来到法庭起诉。法官李忠垒认为,赡养案件与其他案件性质不同,直接关系着父母子女之间以后能否和睦相处,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决不能一判了之。就多次邀请乡村干部及调解员参与调解,耐心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为便于老人应诉,法官将庭审现场搬到双方居住地的村委会大院。庭审中李某辩称,这起案件应先査明诉讼是否是其母亲的真实意愿。如果是母亲的本意,作为子女自己愿意承担应尽的义务,其他兄妹亦应尽赡养义务。在法官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母女关系得到“修复”,李某当庭履行义务,表示以后每个月按照协议标准给付母亲生活费,不让法官催自己。案件的圆满解决,史某的亲戚邻居及村组干部无不拍手称快,伸手点赞。

情系群众,“和”字贯始终

和谐始终是该庭审判工作的指引和主旋律,案件只有和解了,矛盾纠纷才能最终得到解决,社会才能和谐。乡镇法庭处于调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的都是十里八村的农民群众,接触的案件几乎都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如何真正走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才是法庭的责任与担当。工作中,该庭干警始终情系群众,将“和”字贯穿始终。

原告吕某某与被告蒋某某为邻居关系,因为宅基地产生纠纷,蒋某某在吕某某门口出路上垒起一堵砖墙,导致原告一家人无法正常通行。起诉到法院后,法院依法判决蒋某某将该砖墙拆除。案件生效后,被告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官多次邀请调解员和乡村干部给被执行人蒋某某及其老伴、儿女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下,蒋某某同意法庭将该出路打通,将砖墙拆除。2024年7月6日,冒着酷暑高温,苗体伟法官带着法庭干警来到拆除现场,就在准备动手拆墙时,意外再次发生。蒋某某的老伴和儿子情绪激动,拿着一沓子材料大声嚷嚷,现场反悔不同意拆墙,并要求乡村干部解决自己家的其他问题。附近道路上站满了围观群众,处理不慎很可能引起矛盾激化。法官再次分头做蒋某某及老伴、儿女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所要面对的法律后果。同时对蒋某某一家人反映的问题,告知其司法救济途径。多方劝说下,一家人最终同意拆除砖墙。法庭干警带上手套,拎起铁锨,不顾天气炎热开始拆墙,将砖块整整齐齐摆放在路边空地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横堵在两家道路上的砖墙得到拆除,两家的矛盾也得到化解,困扰申请人的“堵心墙”也得以化解,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赞许和乡镇政府的充分肯定。

“每次村里有了纠纷,只要电话打到法庭,庭里的同志都会及时赶到现场,帮助我们做调解工作。在这两家的矛盾纠纷中,我们乡村干部多次做工作,就是做不通。法庭的同志参与后,他们从法律和情理两个方面参与调解,最终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庭里的同志对工作很负责,我们群众也很信任。”平城乡尹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丹丹说。

审执联动,“稳”字固长远

该院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执行机制改革,加大“执源治理”,实行审执联动,在乡镇法庭设立执行团队,充分利用法庭工作在基层一线,熟悉乡情熟悉案情的优势。充分利用与辖区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紧密联系,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执行,提升查人找物的精准度,提高案件执行到位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以“稳”字来固长远,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该庭执行的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中,杜老大与杜老二是兄弟关系。2019年,两人因为宅基地纠纷通过当地镇政府处理决定,使用权归杜老大所有,杜老二建在杜老大宅基上的铁皮棚子和院墙属违法行为,应当一周内拆除。后杜老二向

县政府申请复议,行政复议决定书依法维持镇政府的处理决定。拿到复议结果后,杜老二并未按该处理决定执行,杜老大于2023年起诉至法院。经法院现场勘验后,依法判决杜老二拆除建在杜老大房屋后宅基上建筑物以及清除堆放的障碍物。判决生效后,杜老二未自动履行生效判决义务,杜老大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苗体伟多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耐心对杜老二进行法律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劝其主动履行义务。但杜老二对法官的告诫置若罔闻。2024年4月20日,庭长王洪波带领执行人员和法警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疏导围观群众。看到法庭动了真格,杜老二的心理有了松动,同意对围墙、铁皮房以及障碍物进行切割和清理。经过数小时执行后,所侵占宅基地上的围墙被全部拆除,铁皮棚也被切割,经测量发现铁皮棚有的地方少切除两公分。经调解,杜老大让出两公分,同意案件执结。至此这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得以圆满执结,兄弟之间原本僵持多年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该庭坚持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用心用情推动实质解纷、促进诉源治理,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在审判工作中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借助身边案例对特邀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将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调解员真正明白如何运用法律进行调解,不断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开展巡回审判,用以案释法等普法宣传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用心用情延伸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法庭审判和执行工作没有任何诀窍可言,只有多调、多跑、多查、多找,做到三个穷尽(线上查控穷尽、线下调查穷尽、强制措施穷尽),用心用情去办案,把当事人的事儿作为自己的事儿去办,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邻里和谐,案结事了,也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杞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窦战勇始终这样认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