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近年来,获嘉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涵盖史庄、城郊、中和、亢村四个人民法庭的第五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机制,聚力打造“党耀天平 获法先‘枫’”党建品牌,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的有机融合,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为平安获嘉、法治获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审判执行丨写好质效双优“大文章”
人民法庭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党建与业务的双向融合,以审判质效提升检验党建工作成果,以党建促审判,以审判强党建。目前,四个人民法庭已形成“一庭一色”的满园“枫”景:史庄法庭立足婚姻家事专业化法庭职能,积极探索创新“三+”模式,有效化解婚姻家事纠纷,实现了为“家庭疗伤、法院减负、社会减压”的良好效果,被河南高院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先后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连续3次报道。城郊法庭立足“道交一体化”专业化法庭职能,打造“获法同行 嘉路平安”的特色品牌,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对符合条件的小额诉讼程序案件探索推行“表格式”判决,以实际行动跑出“公正与效率”加速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新需求。亢村法庭立足“调立审执”一体化职能,坚持依法能动履职,驱动诉前调解止纷、诉中实质化解、判后督促履行“三驾马车”齐发力,主要核心指标呈现“一高三低”良好态势,即调解率高,案件比、上诉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低。中和法庭作为中心法庭,针对辖区人口较多、案件数量较多、案件类型繁杂的特点,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矛调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的多元联动,共同推动诉源治理、执源治理、访源治理,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央视新闻频道:姚铭院长介绍家事审判模式
党建+诉源治理丨架起解纷前移“民生桥”
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为抓手,主动融入辖区平安建设,在聚焦小标的纠纷前端实质化解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庭后再调解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实质化解,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设立特色诉前调工作室,结合各法庭特色选派调解员,针对婚姻家事纠纷,在史庄法庭设立家事调解工作室,选聘专职调解员入驻法庭,开展调解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入驻法庭,利用专业知识为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当事人心结。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道交事故纠纷案件,由退休后的党员法官担任专职调解员,从法理情角度开展专业化调解。针对案件数量较多、案件类型繁杂的实际情况,为中和法庭选择基层经验丰富的矛调员入驻法庭,通过镇综治办定期通报各村的涉诉案件数,指导各村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无讼乡村”创建。法庭每月与司法所、派出所共同组织开展调解员轮训活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矛盾纠纷,提出不同的调解方法,尤其是对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宅基地、民间借贷等纠纷,指导调解员灵活运用调解技巧调解案件,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法官在执行一线
党建+社会治理丨撬动协作治理“新格局”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在辖区构建起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中心,由镇党委、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的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出“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民情联络员”三支队伍,广泛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基层解纷力量,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凝聚起强大的诉源治理合力,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党建+司法为民丨交出人民至上“高分卷”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普法宣传点,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法治手册,向来往群众积极开展《宪法》《民法典》普法宣讲,并就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接受现场咨询。针对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农村土地流转、民间借贷、婚姻关系、邻里纠纷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切实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纠纷靠法的法治思维。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上门调解、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等活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