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宁陵县石桥镇前赵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前赵村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枫桥经验”精神实质,探索推行“一村一警一法官一调解员”创新机制基层治理模式,开展“三零”村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行业管理、专业力量、高效服务与属地管理、党的领导、干群互动有机融合,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以来,前赵村结合村情实际,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三零”村创建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围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目标,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创建工作,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切实构筑起党委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平安”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前赵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薛俊民介绍,“一村一警一法官一调解员”基层治理模式,强化了政法机关部门协同配合,把“贴心警务”“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多需求拧成“一卡通”,在服务辖区基层群众方面实现“群众需要、政法干警报到”的快捷“直通直达”。群众通过到户联系卡,针对需要咨询或服务的内容实现“足不出户”专业化高效服务,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挂村”民警、法官、调解员通过联系服务基层群众,全面实现“治安防范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法律服务在一线、隐患消除在一线、法治宣传在一线”,及时、专业、高效地妥善排查化解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继承和发扬“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