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巩义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涉聋哑人交通事故引起的代位求偿权纠纷,协调保险公司减免了困难残疾家庭需负担的部分赔偿,被告牛某履行了剩余的两千元赔偿款。该案的有效化解,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无声”中彰显了司法温度,又具有道路交通普法教育的普遍意义。
2021年11月,牛某无证驾驶无号牌二轮摩托车与赵某驾驶的小型客车相撞,致牛某受伤、车辆损坏。经巩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警察大队出具事故认定书,牛某负事故次要责任。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赵某垫付车辆损失费4,820元后,向牛某追偿。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杨叶茂了解到被告牛某及其妻子均为聋哑人,家庭生活拮据。牛某的父亲表示:案涉交通事故是在务工返家途中发生的,牛某属于靠右正常行驶,事故发生后头部受伤,住院手术也花了很多钱。为有效化解矛盾,杨叶茂迅速联系保险公司,告知其具体情况,同时启动云上调解,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打字、书写交流的方式与身处两地的双方当事人沟通。
在法官的倾力协调下,保险公司秉着对社会特殊困难群体非故意造成的损害,自愿承担起社会责任的理念,保减免部分赔偿金。考虑到事故中自己无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且不戴头盔的因素,牛某也表示通过此次事故,充分吸取了教训,为保障自身安全,今后也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立刻通过线上转账的形式履行了剩余的赔偿义务。
至此,一场融入了司法温情与普法意义的“无声”调解有了圆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