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灵宝法院:“三位一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发布时间:2023-08-04 15:25:28




近年来,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生动实践,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擦亮司法为民新名片。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人民法庭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三维联动” 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

织密解纷网格点。立足乡镇实际,划分为具体网格,吸纳两委员一代表、两委干部、乡贤名人、家族尊长等300余人,组建各村网格员队伍。以微信群、公示栏等为载体,公开联系方式和调解范围,达到“人在网格中走、事在网格中办”的效果。搭建解纷服务线。设立“法官联络站”,特邀常驻人民调解员7名,组建以乡镇党委、司法所、法庭为主的8个乡级调解组织,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累计2800余起矛盾纠纷化于诉前。拓宽司法覆盖面。建立信访风险预警、协同研判化解机制和定期反馈沟通制度,将潜在社会风险、多发共性纠纷、各村诉讼情况向乡镇党委及时反馈。今年以来,对乡镇党政机关、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培训12次,参训人员500余人次。

“三化融合” 谱写诉源减量大文章

服务绿色发展全面化。在辖区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基地等设立“签约法官”,为农户提供《农资买卖合同样本》《农村土地出租流转合同样本》等1.3万余份。开辟涉农“绿色通道”,依法调处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涉产业纠纷290件,标的额1.2亿元,确保在审判环节不误农时。服务重点群体人性化。与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出台离婚冷静期、家事观察团等文件,促进家庭矛盾实质化解。设立离异家庭子女成长数字档案,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22年,审结家事案件759件,调撤率从50.7%上升至96.1%以案普法大众化推行“假日法庭”“灯光法庭采取“法治沙龙”村民夜谈会、电影放映“文化下乡”等方式,选择涉帮信犯罪、校园欺凌、彩礼等45起典型案件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就地释法,一体开展巡回审判、判后答疑和现场讲法。

“三大平台” 实现智慧法庭大蝶变

搭建诉调对接“一站式”平台。依托立案智能回填、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智慧庭审。依托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开展“云端”庭审,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构建人民法庭“融入式”平台。与辖区乡镇党委、村委会、企业加强对接,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机制,促进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诉前。2022年,5个人民法庭审结2268件,调撤率53.79%打造专业调解“一体化”平台。结合法庭辖区地域特点,以及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点,明晰了分类分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分流、源头化解,设立诉调对接平台,将部分案件分流至该平台,在立案前进行诉前调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