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看清更要看轻

  发布时间:2022-07-19 15:24:59


    最近,老家门口张某频繁找到我,说无论如何要帮他一次!他很想与自家大哥在一起说说话,担心中间没有人牵线被拒绝而难堪,毕竟二人之间不相往来已三十多年了。张某姊妹6人,男女之间排行老五,弟兄四人之间排行老四,三个兄长分别是张大、张二、张三,张二、张三成家后分门另过。因家庭经济困难,张大错过了成家年龄,32岁了仍单身,和张某及两个妹妹随父母共同生活。一家6口人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张大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令父母很是操心。

    1989年初,张某22岁,经人介绍了对象打算年底结婚,这时其父亲随口说一句等结婚时把大门口的一棵树伐掉用来做家具。三个月后,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遂与张某断绝了联系。此时,有人给张大提亲,让张大父母非常开心,一女子从贵州山区嫁到我村多年,其妹妹也从老家过来住了一段时间,感到这里生活环境比老家的好多了。姐姐、姐夫对张大也很了解,所以就把妹妹介绍给张大,张大因年龄原因就没敢有任何挑剔,满口答应,并承诺将来一定好好干,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婚期很快就定下来了,门口的大树也被伐掉做成了家具交给张大结婚使用。张某为此经常在父母面前无故找茬发牢骚,但不明说。父母心想都是儿子,老大的婚事原来耽误了,生怕打光棍儿,现在难得有了对象,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一定要办好。婚后,老大领了1000元外账分门另住。张某又经人介绍了对象,婚期也快到了,父母置办了一套结婚用品,当然也购置了其他家具。等到分家,让张某领1000元外账时张某却不同意,说是父亲答应给他的一棵树没有兑现,父亲和几个儿子通过商量,张某最终领了800元外账,但事后对父亲、张大、张三非常不满。一周后,张某将其父亲种在田埂上7棵桐树伐掉出售,在父亲质问时张某拒不承认。在张大、张三面前也不承认。后张大、张三向乡林站举报,乡林站对张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对其处以罚款500元,张某恼羞成怒,当晚将父亲正在喂养的价值1000元的大白马牵走,说是补偿他的罚款。

    张大、张三知道后,找张某理论,并大打出手,最终也没能要回白马,自此张某对张大、张三、父亲记恨在心,形同仇人。其父亲去世时,村干部通知张某去坟上再送父亲一程,遭到拒绝。坟墓因一半占到了张某的耕地,第二天张某以未经其同意挖了他的耕地为由分别在张大、张三的家门口大骂,而且很是难听。张某未到坟上一事,全家人都很感丢人、生气,又听到张某来骂,张大、张三不约而同出来将张某教训了一顿,张某吃了亏,着实老实了一段时间,丧事“五七”过后,张大、张三举家外出打工。

    二人离开家后,张某掂了一把菜刀到两家的房子上大骂一番,引来很多村民观看,而且用刀砍碎了几十块青瓦,又提着张大、张三的名字骂了一通,张某的气出了,感到面子挣回来了才罢手。自此张某与张大、张三结了仇怨,双方的子女也不相往来,互不理睬,很快三十多年过去了。

张某也由当年的22岁,变成了如今的55岁,而且妻子也在5年前过世,儿女成家后,自己独居,五间的大宅院由其一人独住,几年的独居生活可能让张某有所改变。目前,张大的病情很严重,张某得知后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后悔,很想见见大哥,说说话、道道歉,但不敢直接去大哥家,附近居民对张某也避而远之,张某找不到中间人,只好找到了我,我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小时候玩耍时各家各户都经常去,与他弟兄几个也熟知。

    第一次到张大家说明来意后,其妻子说他服完药睡了;同时非常气愤,指责张某连猪狗都不如,同时告诉我,很多年前,张大就交待过,在家里不许提张某这个名字,她也担心再提到张某,怕张大病情加重,第一次无果而返。第二次去时,张大一人在家,其妻子、儿子去地里收麦子,他知道我是第二次来,就多次问有啥事没有,看到他身瘦如柴,我也怕提到张某的名字会因心情波动加重病情,连说没事,并告诉他我小时候有两次晚上随他去邻村看电影一事,他接话道,那时候哪有手机、电脑、电视,一听说哪儿有唱戏、演电影都是步行来回,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人也学懒了,别说步行到外村看电影了,就是在本村买个东西或办其他啥事都是骑电动车。接着又帮他回忆了生产队时打烟、炕烟以及喂牛等事。回忆起来,他嘴角微笑,有说不完的话,怕时间长他的身体吃不消,很快我便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他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张大很喜欢和我说话儿,不忙时,让我回去找他。到了周六,我再次来到张大家,院里水泥地上晒着麦子,我手捧着麦子正夸麦粒饱满时,张大拄着拐棍儿站在屋门口同我打招呼。话题自然从麦子说起,张大讲他刚成家时,一亩地一般收500斤麦子,最好时800斤,原来收麦时,一遇到雨天,都是从家里往外边跑,忙着垛麦、盖麦,现在遇到雨天都是往家跑,生怕淋湿衣服。摊麦、碾麦、起场 、扬场等他都是内行,现在亩产都是1300斤左右,而且种地也不费力气,使用联合收割机,自家的几亩麦一天内就能收完。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叹气道,“俺家原来的事,你可能听说过,真丢人,我也后悔”,我见他没有特别激动的情绪,就补充道“老四的事”,他答道“是的”,“我怕提到他你再生气了,不值”,他接道“快70的人了,啥没有经过?也都看透了,当时我也有过错,文化程度低,不会沟通、不会做思想工作,兄妹之间多是呵斥,或者动手动脚,老四也受委屈了,要是再做次选择,我会先沟通、多商量,像个老大的样子,事情也不会发展到那个阶段,更不会发生后面一连串的事,让别人笑话”。见他语气平和,我急忙说出了我的想法,并分析了利弊,最终他同意与老四见面。

    几次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大一家终于和张某相见,而且张三也愿意与张某见面,三兄弟终于和好,但张大告诉张某自己的时日恐怕不多了,令张某再次落泪难过。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本是世上最亲的人,有缘才相聚,正如长途列车上并排而坐的乘客,坐在一起便是一种缘分,列车到站缘分即散。会珍惜的,打牌聊天为旅途增添快乐,有的留下联系方式并成为了朋友;不珍惜的,互不理睬,彼此陌生,一路沉闷。弟兄之间长时间近距离接触,鸡毛蒜皮的芝麻小事,日积月累,就会升级成矛盾,诸如分家时财产的多与少、认领家庭债务的多与少、所分财产的升值与贬值、谁花费家里较多的钱财等等,在别人看来是很小的事,加上弟兄之间的“气”的成份,小问题就放大成大问题,有的矛盾经过亲朋好友或村委会调解得以解决,但弟兄感情留下了“疤痕”,有的矛盾升级成了官司,有的动起刀子、甚至闹出了人命;有的被迫迁居他地,老死不相往来。至此,弟兄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淡如凉水,并彻底画上句号,远不如同学、战友、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不如一般的熟人之间的关系,令人非常的痛心、惋惜。

    要想真正经营好兄弟之间的亲情,真正做到兄弟同心,就要首先做到重亲情,把亲情放在首位。

   “家之兴替,在于礼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者敬而已矣”、“兄道友,弟道恭”、“言语忍,忿自泯”等都是提醒人们正心修身,把家当成人生的港湾,兄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认可、相互感恩、相互抱团,共度人生难关;把家当成亲情的平台,多以亲情为话题相互倾诉、相互回忆,在沟通、交流中求同存异、解开心结,对一时难以解开的心结只要把亲情看重,心结一定会被看轻,“家门合顺”,方可“亦有余欢”。其次要做到轻利益,把利益放在末位。

   “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都在提醒人们要取本分之财。弟兄之间的账,只要亲情在就难以算清楚,一定会有人吃亏,一旦没人肯吃亏,针尖对麦芒,等到能算得清清楚楚,亲情即将走到尽头,所以轻利益才能体会到“虽囊橐无余,自得其乐”的惬意。

    弟兄之间看重亲情、看轻利益,就会心胸宽阔,容难容之事;心平气和,学会看淡放下。人生在世,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雨挫折,但在亲情面前皆为过眼云烟,微不足道,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弟兄之间看重亲情、看轻利益,趁能走动时多交流,有能力时多帮助,风雨之后一定会成为令人羡慕的铁杆兄弟;反之将会遗憾、抱恨余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