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0-21 09:27:53


豫高法督(2021)149号

办理结果:A


尊敬的马书龙委员: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河南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从‘执行合同’指标入手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提案”,我院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确定由我院研究室牵头办理。我们对您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建议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针对从“执行合同”指标入手优化我省营商环境,提出了“不断优化并努力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数字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诉讼全流程‘无纸化’,实行计算机自动随机分案,实现诉讼活动一网通办,打‘互联网法院’,完善司法程序,严格审限延长管理,深化司法公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等一些好的建议。

近年来,全省法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创新司法工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助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紧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扎实开展整改提升方面:一是以提升营商环境指标评价结果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差距,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确定任务,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多次专题研究指标提升工作,对标对表评价指标结果,紧盯“北上广深”前沿地区,深入分析问题短板。二是以整治影响营商环境司法突出问题为抓手,在全省法院部署“6+1”专项行动。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长期未结涉企民商事案件、刑事“挂案”、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执行难案、涉企错案、明显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专项清理行动以及走访调研涉诉企业活动,采取督办、通报等多种举措确保专项行动效果,去年年底长期未结涉企民商事诉讼案件数量减少至126件,清理比例达77.38%;对长期未结案件、重点破产案件提请省委政法委逐案督办;对排查出涉企未结案件,定期通报、督办,限期依法执结;通过再审程序及时纠正涉企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等;开展当事人反映明显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案件排查行动,经甄别及时实际解除超标部分查封。三是以加强府院联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方面监督为抓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共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合力。20209月底,专题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全面落实反馈意见;邀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及人大代表、省政协领导及政协委员视察调研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与省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管局共同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河南省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成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加强金融纠纷诉前化解、诉中调解、诉后和解,形成多元化解金融纠纷的工作合力,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四是以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先后制定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指引、全面提升司法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出37项司法服务措施;牵头制定并认真落实“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个指标提升专项方案,积极配合做好“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指标提升相关工作,制定《关于依法妥善办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案件的工作指引》等制度文件。五是以大学习大调研大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力水平。举办三级法院院长参加的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推广郑州、濮阳、巩义等法院做法经验;配合省委政法委举办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暨解决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培训班,积极参与省发改委组织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培训会并就“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作经验介绍;组织召开全省法院营商环境评价填报工作调研座谈会,编印发放《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文件汇编》等资料,着力提升司法能力水平。省法院先后公布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66个典型案例,中基层法院同步发布相关典型案例550余个。六是以开展涉诉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抓手,倾听企业的声音诉求,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省三级法院干警深入辖区涉诉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发现并主动纠正解决问题,全省法院共走访调研企业9.6万余家,召开企业座谈会317场次。同时通过发放企业问卷调查、建立“法院联企微信群”、发布涉企政策、惠企举措、发放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00条、典型案例汇编等方式,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获得企业普遍好评。20201021日,省法院专门在巩义市组织召开涉诉企业家座谈会,胡道才院长亲自参加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在紧盯“执行合同”指标,进一步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方面:一是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先后制定出台规范立案、加强审判管理、规范案卷移转等方面的制度机制文件,全力提升审判执行管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度,实现“统一立案、随机分案”“立案进网、全程在网、结案出网、痕迹留网”,强化审判监管流程节点和执行监管流程节点的全程监控。开展超审限案件、超期移送案卷专项清理活动,切实整改随意延长扣除审限、隐性超审限、案件超期移转、随意发回重审等问题。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审判用时由2018年的70天缩短到2020年的59.21天,比全国均值短17.08天。二是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全省185家法院全部实现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网上交退费等功能,基本实现诉讼全流程‘无纸化’,诉讼活动一网通办。2020年全省法院共网上立案86.3万件,网上交费41.3万笔8.52亿元,网上开庭7.2万场,网上调解43万件,电子送达234.4万次,电子诉讼总量居全国第三名,智慧法院建设排名由全国第23名提升至第12名,移动微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查控率等11项指标排名第1三是进一步提升立案效率。将“依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为律师提供一码通服务”“建立诉讼服务水平评价系统”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暨2021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事项,努力为企业、企业主及律师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法院共审核网上提交立案50.2万件,其中民事一审网上立案23.8万件,网上立案率87.3%;申请执行网上立案11.9万件,网上立案率81.4%四是进一步提升审判效率。全面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2020年全省法院民事一审案件平均办理天数49.6天,比全国均值短17.25天,与周边的山东、湖北、江苏等10省相比,排名第3;民事二审案件平均办理天数42.7天,比全国均值短21.15天,在11个省份中排名第1;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4.78%,比全国均值高3.95个百分点,在11个省份中排名第4。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全省法院共分流速裁快审案件53.1万件,平均审理天数39.09天,诉前化解和速裁快审案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总量59.58%五是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省委成立切实解决执行难部门协作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省委政法委、省发改委、公安厅、自然资源厅等36个部门大力支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为我省切实解决执行难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47.9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累计916.34亿元;今年1-5月份,全省法院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68.95天,较2020年同期减少51.3天,较2019年同期减少22.24天。六是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今年以来截至5月份,全省法院累计公开文书691370份,直播案件110801件,案件流程信息有效公开率95.25%。综合运用12368语音平台、短信平台、法院网站、自动查询APP等推进“阳光执行”;三级法院常态化开展“邀请群众进法院”活动,省法院先后组织百名师生旁听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庭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律师和建筑工人旁听建筑合同纠纷案件庭审、开展“法庭审判进校园”活动、走进社区公开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虽然全省法院在提升“执行合同”指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省委、最高法院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紧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北京、上海等国内前沿城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不断优化并努力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提升认识、推动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包括法治化营商环境,从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实现,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层面加以谋划、加以推进。引导法官牢固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持续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当事人思维”,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以相关评价指标快速提升为抓手,推动法院整体工作创新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提升与法院相关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结果。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的,尤其是与司法程序质量指数、破产法律框架质量指数及其他指标密切相关的制度机制性文件,包括多部门联动共享确认当事人送达地址、破产事务府院联动、推动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财政部门及时退还诉讼费以及规范律师代理费、鉴定机构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压缩执行合同用时,降低相关成本费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实现胜诉权益。完善司法程序,严格落实统一立案、随机分案,严格规范审限变更、审限延长、案卷移送等管理,开展超审限案件、超期移送案卷等专项清理活动,切实解决随意延长扣除审限、案件超期移转、随意发回重审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时间成本。持续加强执行管理,加强对“终本”案件的评查,不断提升执行效率和到位率,特别是涉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债务案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实现胜诉权益。四是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智慧法院建设,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建立覆盖审判执行全过程的智能化办案规范和标准,实现自动识别、智能提醒、同步监管,推进诉讼全流程‘无纸化’,实现诉讼材料网上流转、诉讼文书在线制作、管理事项在线审批、流程信息自动生成,实现审判执行流程节点静默化、智能化管理。严格落实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实施细则,积极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完善电子集约送达模式,实现诉讼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五是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切实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审判流程公开、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推动三级法院常态化开展邀请群众进法院旁听案件活动,通过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及时公布司法数据,公开三级法院涉企民商事案件“立案审查平均时长”“一审平均审理天数”“上诉案件平均移转天数”“二审平均审理天数”“首次执行案件平均办理天数”等数据,上传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案文件、工作指引、典型案例等,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再次感谢您对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您继续关注河南法院工作,给我们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此答复。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2021年622


联系单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