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重读法官

——观看《正义之星》有感

  发布时间:2021-10-08 20:21:51


    如何做法官?做一个什么样的法官?这是个老问题,然而每次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国庆节期间我观看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六集专题片《正义之星》,对法官这个职业和角色定位又一次有了不同认识。这个专题片分为《坚守信仰》、《服务大局》、《创新发展》、《司法为民》、《扎根基层》聚焦邹碧华、周春梅、黄志丽、赵鑫等18位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讲述了18位法官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忠诚履职,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坚定信仰、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一曲优美华章。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法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

    一要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一个有信仰的人是有前途的人,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人。法律必须来源于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法官除了信奉法律,没有更高的权威。只有信仰法律,司法才具有终结纠纷,平息纷争的实际意义。法律信仰不仅是支持我们搞好事业的精神动力,而且更是保证我们国家是否成为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没有法律信仰,法律是苍白的、法治是无望的。法官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正义,良法也会成为死法。所以,作为一名法官,在内心必须确立对法律的信仰,严格依法办事,忠诚法律,信奉法律,要成为法律信念的塑造者、法律传统的信守者、法律秩序的缔造者和法律运行的领航者。改变中国的法治状况,法官不是旁观者、指责者,民众把我们看成是正义的化身,法治社会的成败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官必须树立高远的理想,要对自己职业的高贵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时代和历史赋予法官的期望和重任,为民众树立楷模,为法治树立丰碑。

    二要水平和素质兼备。司法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智力劳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必须具有娴熟的审判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一个好的法官,应该是个好的名医,是个好的工匠,既要有高超技艺的法律专业知识;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心理洞察力,还要有精于调和的中庸之道精神。所以法官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全面的,深厚的。应该体现在能通过庭审明察秋毫、查明事实,应该体现在能通过裁判释明法律,止纷定争,应该体现在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敏捷的判断能力、透彻的分析能力、理智的自控能力、理性的决断能力、令人信服的说理能力等方方面面。    

    三要有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心。我们的法官是人民的法官,离开了人民,法官就会发生错位。当心中没有人民的时候,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的事业。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把人民丢了,与人民有距离,就失去了司法审判的源头。法官之所以威严,除了法律本身的刚性外,还有法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关爱的柔性。将冷酷的法条演绎得出神入化,使人们对真善美产生恒古的永恒追求,法官必须要有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心,“板着脸办案”只能是我们的外在形象,而法官的内心必须有一颗为民司法滚烫的心。法律是死的,法官是活的,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去办案,要把司法的公正、司法的温暖传递给人民群众。救济民权,减轻民负,解除民忧,保障民利,实现民愿,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里。

    四要有气节和操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姓对法律和司法机关的信任,往往来源于对我们人格和人品的信任,来源于我们身上所表现的一言一行的感觉和感受。在公正的范围内应勿忘慈悲,对事,要像包公一样,严肃执法;对人,则要像雷锋一样,热心善待。人格是法官的生命,司法判决是法官“人格”的完美答卷,判决必须经过道德的过滤,经过良知的洗礼。面对证据要求实,面对事实要至尊,面对当事人要至善,面对法律要至爱。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有气节、有操守,能做到不为财动,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利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只有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才能做到明察秋毫,无私无畏,才能赢得社会和大众的尊重。法官有了气节和操守,身上就有一种力量和魅力,就能征服当事人,催化或影响社会,就能不负社会的寄托和民众的期望,而且还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新风正气,带来和谐希望。法规有度民心顺,法官无私民意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审案,干干净净做人就是我们做法官应有的气节和操守。

    五要担当和作为的勇气。条件差,工作累、待遇低,高风险,高难度、高诱惑,关系缠绕,外部压力,民众误解。因此法官还必须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要学会痛并快乐着,学会安定自己的心灵,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学会经得起一切艰苦的磨炼,经得住权力、金钱、人情的引诱和考验,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法官的经历是宝贵的,担任法官的时间也是有限,然而人民对公平和正义的需要却是无限的,法官只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法治事业,把自己的职业作为神圣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才值得人们尊崇和敬佩,专题片里的18位法官的先进事迹就是最好的例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