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坚守初心使命 践行公平正义 做有温度的法院人

  发布时间:2021-10-08 14:40:47


    何谓公平?何谓正义?如果用学术性语言来解释我想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但在日常生活中,公平正义却随处可见——是单刀直入冲进被执行公司财务部强制执行交通事故赔偿款的赵鑫,是多次拒绝同学说情打招呼却被残忍杀害的周春梅,是连续端坐18天每天庭审8小时的范红海,是奋战在一线运用法律之剑荡平黑恶势力的杨军,是潜心研究引领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邹碧华,是既解开当事人“法结”又解开当事人“心结”的黄志丽,是挽救无数未成年罪犯的“法官妈妈”陈海仪,是奉献青春扎根基层办案27年的亓民川......是吕仙华,是肖海棠,是沙丽,是你,是我,更是千千万万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担当、维护司法公正的法官们。

    这些人是谁?来自何方?一周前我还不知道,但通过观看专题片《正义之星》后我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该专题片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拍摄,聚焦周春梅等18位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生动讲述了人民法官这一职业为守护公正司法所付出的血汗,是广大法官形象的生动缩影,我观看后感触颇深。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或许法律只是印在纸张上的冰冷文字,但法律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法官们,是行走在群众间的温情个体。

    在观看《正义之星》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江西省贵溪市人民法院泗氻人民法庭的庭长周淑琴。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家长里短的琐事、邻里街坊的烦事,周淑琴牢记“群众事无小事”,“坚守初心、接待热心、倾听耐心、调解公心、温暖关心”,在案件审理中全力倾注司法人文关怀理念,积极推动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法庭打造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法治天平、百姓心目中的爱心驿站。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背篼法官”郭兴利。62岁、28年、10个背篓、37副背绳、5辆自行车,这一个个数字是他坚守初心,践行公平正义的最好体现。是他,在28年间走遍了辖区的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背烂了10个背篓,磨坏了37副背绳,骑坏了5辆自行车,将巡回法庭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河谷滩涂和农家小院,将法律的种子播撒在剑阁县的大地上。让我最为敬佩的是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副庭长周春梅。或许某些人因为利益或私情对案子会“松松手”“放放水”,但周春梅却对此类事件坚决说不!最终,她因多次拒绝其同学说情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而被残忍杀害,“春梅纵是侠骨香,不受尘埃半点侵”,她用生命兑现了“说实话、办实事,脊梁不弯”的誓言,用柔弱的身躯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正如专题片开播的第一句话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18位英模法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燃灯精神”,让我看到了无私奉献,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坚守的力量、大爱的力量、奉献的力量,这种种力量,熠熠生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人活着,就是要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心中有民,脚下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作为一名法院人,我们要自觉学习英模法官忠诚于党、坚定执着的政治品格,热爱事业、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百姓情怀,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道德情操,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时刻准备为信仰奉献自己,守护人民的权利,捍卫司法的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情,做有温度的法院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