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镇辖区民事诉讼案件万人成讼率0.468%,排名全县第一;北冷乡万人成讼率0.472%,排名全县第二;招贤乡万人成讼率0.479%,排名全县第三……这是温县法院近日对上半年全县万人成讼率情况的通报。《通报》还显示,黄河街道东关白庄、祥云镇吴丈村、番田镇王庄等12个村无民事案件发生。
“以和为贵,天下无讼”是我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不打官司、不用花钱就能赢得官司更是当事人所期。近年来,温县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自2019年起牵头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压实责任,实行“三步走、两通报”
曾经被称作是“地域小县,诉讼大县”的温县,诉讼案件逐年攀升,每年受理案件上万件,即便法官起早贪黑办案,身心疲惫化解纠纷,裁判质效仍难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难题,温县法院主动向党委汇报,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县委政法委出台文件,制定了“三无”村(社区),即无刑事案件、无诉讼案件、无信访案(事)件创建活动方案、创建标准。在此基础上,该院对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
制定创建“无讼”村(社区)“三步走”方案。坚持“依靠党委领导、强化源头预防、实现多元化解”的原则,制定《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无讼村(社区)创建的具体标准和目标任务,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全县90%的乡村社区达到无诉讼乡村(社区)治理目标,即万人成诉率(民事纠纷诉讼案件/辖区人口数*100)不高于1%,无讼村达标数2020年达到50%,2021年达到70%,2022年达到90%的目标”。
建立“无讼”村创建两通报制度。逐月通报各乡镇万人成讼率和专职调解员调解情况,倒逼辖区各乡镇党委政府主动担起社会治理主责,实现纠纷诉外化解。每半年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进行万人成诉率统计排名,将万人成诉率纳入全县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对工作重视程度高、措施得力、案件成诉率低的村(社区),建议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对于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案件频发,造成不良影响的村(社区),建议予以全县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创建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该院共受理民事案件4098件,同比减少1477件,下降26.49%,降幅1/4以上。2021年上半年受理民事案件2365件,因受疫情影响,比去年略有所升外,较2019年同期下降17.9%。
源头治理,搭建“三大息诉平台”
该院积极构建“多元共治、非诉解纷、分类办理、调裁融合”多元解纷体系,理清职能清单,完善工作流程,方便群众“一次办好”各类矛盾纠纷,获取更多更优司法获得感,为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对接司法调解平台。主动与县司法局结合,将全县专职调解员编入法院诉调对接调解员基本队伍,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并联合出台《诉调对接工作管理规定》《温县专职调解员管理考核办法》《诉前调解流程规范》等规定,强化诉非分流,对需要委派调解的案件,该院按照案件类型及地域进行委派至各调解组织调解。目前已有16个调解组织、40名调解员纳入法院调解平台注册认证,2020年共向其委派委托案件3080件,调解成功1321件,调解成功率43%。
构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平台。根据工作实际,该院制定了《关于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规定》,将参与辖区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庭日常工作内容,各法庭借助乡镇网格、综治、调解员等多方力量,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精准培训和指导,将案件解决在诉前和基层;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人民法庭与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对接,鼓励、引导和规范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纠纷排查、预防和化解;各法庭每年向所辖乡镇(街道)呈送《白皮书》,对各乡镇案件类型、成讼案件特点及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各乡镇(街道)推进依法行政和乡村依法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打造一体化专业调解平台。结合“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该院联合县总工会、公安局、司法局、人行、保险等部门先后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和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实行联合办公、大数据共享、诉调无缝专业化解、快速支付的线上线下纠纷化解模式,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减轻群众诉累,节约司法资源。2021年以来,该院通过该平台成功调解各类专业纠纷276件。
“前店后厂”,创设“1+2+3+N”模式
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与非诉讼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仲裁、金融机构等于一体,强化诉调对接和案件分流,以道交、劳保、金融等类案一体化处理中心前端化解为堡垒,诉讼服务中心深度化解、专业裁判为阵地的“前店后厂”模式,分工明确、协调有力、联动快捷,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
确立一个核心。确立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核心地位,设立县乡两级诉调对接中心,构建立案、服务、裁判“三位一体”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线下线上融合,统一服务标准,强化协调办理,力争让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打造两张名片。将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和温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两个延伸触角,实现诉调执“一站式”闭环服务,行政处理、诉讼指导、特邀调解与司法审判无缝对接,重大、群体性纠纷集中调处、高效化解。2020年,道交一体化中心成功调解纠纷384起,涉案金额1871万元,调解成功率56.13%。温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功调解纠纷324起,调解成功率44.3%。
强化三大“堡垒”。结合三个中心法庭实际,打造“一庭一品牌”,服务太极拳全域旅游、铁棍山药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三大特色产业,设立陈家沟旅游法庭、铁棍山药维权中心,妥善处理各类旅游纠纷、“铁棍山药”农产品侵权纠纷;发挥三个基层法庭前沿阵地优势,与辖区村级党支部建立主题党日交流制度,开展理论学习、政策解读、驻村帮扶、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活动,把法庭建设成联系法院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阵地。
推动多元解纷资源整合。纵向构建县、乡、村三级解纷网络,在全县设立11个乡级诉调对接工作站,262个村级诉调对接工作室,各业务庭对口指导各工作站多元解纷工作,包村法官对接村级多元解纷工作。2020年全县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148个行政村万人成讼率低于1%,占比达56.49%,圆满完成2020年超50%的阶段性创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