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身边的榜样 | 余学锋:面对孩子,我竭尽所能……

发布时间:2021-04-07 09:34:12



    余学锋

    女,汉族,本科学历。1995年毕业后分配至金水法院工作至今。先后在立案庭、民一庭、少审庭、刑事审判庭工作,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法官、办案标兵,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任金水法院刑庭少审团队团队长。

    “小时候,法院门口那条宽阔的马路不知走过了多少年……”,余学锋说,父亲曾经是省高院的一名法官,小时候,父亲一早起来送她上学,放学她陪父亲加班,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她见过父亲调解的耐心,见过父亲查阅案件材料的认真,也见过父亲伏案写判决的身影……那时候,她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像父亲那样的法官。大学选择专业时,余学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毕业之后走进了金水法院,开启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自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父亲就教导她:作为法官,无论何时何地要将公平正义放在第一位,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是根本。余学锋牢记在心。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已经翻烂的密密麻麻记满工作日程的记事本,她白天安排开庭、调解,晚上起草判决书。因为面对的是失足少年,她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和耐心。

    2018年,余学锋承办了一起涉及犯罪嫌疑人共计32人的案件,其中涉及多名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他们初入社会就入职了一家诈骗公司,因涉嫌诈骗罪、寻衅滋事罪、危险驾驶罪被起诉。因涉案人数多、犯罪事实多、涉嫌罪名多,光案卷、证据材料就有28本。接手案件之后,余学锋认真查阅案卷、证据材料,对于不能认定的、有疑问的证据材料,及时联系检察院补充侦查。她走访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及所在的社区、学校,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犯罪动机等情况,并且召开了庭前会议,听取了各方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庭审持续了2天。庭审后,余学锋写了近三万字的判决。判决生效之后,考虑到该案未成年人及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想想年少时父亲对自己的择业影响,余学锋积极回访,及时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联系,鼓励他们要认真接受教育、矫正、改造,正确规划人生。

    判后回访,已经成为余学锋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习惯了。对于拟被判处及已经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余学锋定期回访,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依靠一切社会力量帮助未成年罪犯尽快融入社会,使其真正步入持续性、不间断性的正常社会化教育轨道。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她经常带着团队成员向他们赠送学习用品,联系心理咨询师介入对他们心理疏导,使这些孩子尽快走出阴影。

    余学锋是法官,她也是位母亲,也有家人有孩子。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上,她总是选择工作。面对家人,她总觉得亏欠太多。父亲退休后,重病缠身,但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余学锋每次回去跟他讲述单位的鸡毛蒜皮事情,今天调解了多少案件,劝和了多少对家庭……调入刑事审判庭后,她喜欢跟父亲聊去学校给孩子们上法律课,失足的孩子被送到帮教基地开始新生活……父亲因病无法说话,但父亲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知道,那是父亲对她的支持和鼓励。

    “我骄傲,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官,我骄傲,我是一名法官,长大后我成为了您。”余学锋说,父亲是她依靠的大山,她深刻的感受到了肩上那火红的国徽所代表的责任,它承载着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当一桩桩案件得到圆满解决,当人民群众向她发出由衷的赞叹,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