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两级法院紧盯新形势下人民群众诉讼服务新需求,多维度、全流程加大信息化推广应用力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便利和信息化便捷。今年1至7月,南阳两级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61803件,立案成功43234件,网上缴费累计22833笔,网上开庭累计3880场,通过人民调解平台成功调解结案累计4610件,提供网上服务(含阅卷申请、网上立案)累计27320人次。根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上半年南阳两级法院信息化应用综合评价在全省19个地市中排名第1,全市有12家法院被表彰为网上办公办案先进集体。
线上调解
不跑腿就能结案
为解决好涉诉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还贷、资金链收紧等压力,南阳两级法院大力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企业金融借款等纠纷,在切实保障原告合法权益的同时,为被告企业协调争取相对宽裕的还款时间,为企业复工复产助力。
2017年,靖某因开办农机公司,向李某借款现金11万元。后因李某多次催要未果,于今年年初诉至唐河县人民法院。庭审前,法官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到被告农机公司认可原告李某主张的借款事实,但由于因受疫情影响,企业暂时无法复工,无力归还欠款,希望法院能够考虑企业现在的生存困境,将还款的期限适当延长。4月1日,法官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开庭调解,在湖北省枣阳市的原告和在唐河县的被告分别参加了在线调解。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同意被告企业两年时间分四次还清,每半年偿还3万元,2021年12月31日前偿还剩余所有欠款。随后,双方当事人线上确认笔录并签字,案件圆满审结。
8月10日,镇平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办案法官姜赟针对原、被告双方均远居外省的实际情况,经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后,利用手机在微信平台组建案件调解临时群,组织原、被告入群展开耐心调解,仅20分钟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告知了调解书送达方式,整个案件审理时间不到6天。“通过手机微信就能开庭,非常方便,案件调解后法院让快递送文书,也不用来回跑,减少了很多麻烦。”该案原告在调解成功后,为法官的工作成效点赞。
跨域立案
司法便民群众赞
跨域立案是指对属于异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选择向就近的中、基层人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不受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的限制。近日,唐河法院依托“互联网+”立案的诉讼模式,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跨域立案服务窗口,指定专人负责跨域立案服务,为当事人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诉讼服务,着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高效便捷的司法便民服务。
前不久,原告杜某携带诉讼材料来到唐河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经立案庭工作人员审核材料后,了解到该案应当由南召县人民法院管辖。为方便杜某诉讼,让其少跑腿,经征询其意见,唐河法院跨域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利用“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模块,将立案材料、相关证据等材料一一上传,系统生成立案申请提交至南召法院。南召法院在线对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予以正式立案,随后杜某便收到了南召法院发来的立案受理通知书和缴费通知书,整个立案过程,耗时仅15分钟。
无独有偶,唐河县张某的案件被告是内乡县人,应当由内乡县人民法院管辖,跨域立案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材料审核后提交至内乡法院,从申请到受理前后不足10分钟。两名当事人纷纷为“跨域立案”这一新举措点赞,感慨司法改革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跨域立案作为智慧法院的成果,打破了案件地域管辖限制,有效地跨越异地诉讼的空间区隔和数字鸿沟,使得当事人和代理人可以在家门口的法院进行远程异地的跨域立案申请,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当事人只需要提供起诉材料,在本地法院扫描上传,通过跨域立案平台填写基本信息并将电子版材料传递至受诉法院,由受诉法院在跨域立案平台接收起诉材料,完成审查、导入案件办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即可办理立案手续。此举在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同时,大幅节约了诉讼成本。
三远一网
运送正义不停歇
“西峡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2月21日上午,在西峡法院第五审判庭内,随着一声法槌敲响,审判长张让江宣布开庭。此次庭审不同于以往的是,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同时保证法院审判工作有序进行,西峡法院刑事审判庭借助“三远一网”远程庭审系统公开网上开庭审理了被告人许某抢劫一案。
该案系被告人许某因涉嫌抢劫,被西峡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查明:2019年10月15日早上,被告人许某到西峡县西坪镇西坪街杜某的门市,以买东西为由将门喊开,趁杜某拿东西之际,用烟灰缸将杜某头部砸伤后,在门市柜台处拿走现金5000余元。
在此次庭审过程中,声音、画面清晰,庭审秩序井然且快速高效,控辩双方交替发表各自意见,充分保障了诉讼参与人的举证、质证、辩论等权利,此次庭审顺利结束。
据了解,“三远一网”远程庭审系统,是一种集语音、图像、文字、数据通信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在科技法庭的基础上,通过法院专网通道,以点对点呼叫的模式,将采集的检察院画面与看守所画面连接到科技法庭的两路通道,实现音、视频和数据双向传输,具有远程提审、远程庭审、远程送达等功能,实现法官在审判庭、公诉人在检察院、被告人在看守所的情况下保持三方异地实时通讯,此次的“无接触”三方远程庭审,既保障了诉讼参与人的人身健康安全,又节约了诉讼成本。
为了提高干警们的在线办公信息化操作能力,法院通过“远程+实操”模式双管齐下,一方面安排干警收看远程培训会,另一方面组织干警开展线上办公办案交流培训会。“网络培训就是好,结束了我还可以看回放……”法院通过钉钉软件平台开展了多期业务培训会,法院干警们纷纷叫好。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南阳两级法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利用“三远一网”庭审,运用科技手段使信息化办案成为常态。
智慧法庭
足不出户就结案
“感谢白法官通过多次网络开庭调解,解决了我的烦心事,咱们南阳法院的司法服务真是方便老百姓,真好!”今年5月底的一天,收到电子版撤诉裁定书的齐某向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原来,齐某于2018年诉至法院请求离婚被驳回,2020年1月,齐某又诉至法院请求与张某离婚。一审法院判决后,张某不服提起上诉。南阳中院二审审理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而齐某正在外地务工,回来开庭需要请假,开庭后回单位上班还要自行隔离14天,严重影响齐某的工作和收入,这对经济状况本就不好的齐某来说是雪上加霜。
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法官决定利用网络开庭的方式对本案进行审理。为了彻底化解双方矛盾,做到案结事了,庭审结束后,法官又通过网络法庭平台和微信对双方进行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通过微信视频确认协议。调解结束后,齐某按照协议约定通过支付宝当场支付给张某2万元,张某确认收款并向法院申请撤回上诉,法院制作撤诉裁定书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送达双方当事人。
一场长达两年多的离婚纠纷通过网络开庭审理和调解就此圆满结束,双方当事人对法院快速便捷的信息化办案方式均感到十分满意。
以往开庭时,书记员要先听当事人陈述,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自从引入审判庭的语音转换系统,语音可以实时转换为文字形式,且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也很高,书记员只需把错误修改一下即可,极大提高了庭审效率,同样的时间法官可以开更多的庭。
庭审时,借助科技法庭,对法庭审理活动同步录音录像,原汁原味地将庭审实况在网络上同步公开,让老百姓借助信息化网络更直观地了解法院的庭审,对庭审活动进行动态、实时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审判质效,同时也更好地推进了普法宣传、促进了司法公正。
智慧法庭的运用,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让公正来得更高效、更便捷,将便民利民落在实处。
本报记者 赵栋梁 本报通讯员 赵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