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向司法改革要“生产力”,不断探索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早在2017年,西峡法院就开始尝试繁简分流机制,成立了民商事案件小额速裁团队,实行因案制宜、简案快办、繁案精办,从而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发挥出更大潜能。到今年5月,西峡法院已经在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业务中全部推行了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实现繁简分流全覆盖。
在推行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工作中,西峡法院依据个人申报、民主测评和院党组考核确定等程序,按照一定比例将全院民事法官分为简案组法官和繁案组法官。院庭长或任职十年以上的资深法官分入繁案组,来保证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水平和质量;年富力强、有一定审判经验的中青年法官分入简案组,发挥领衔担纲作用,保障简案快审质效不掉线。每年在考核基础上,再根据个人意愿,对繁案组法官与简案组法官进行轮岗,让资深法官的审判经验与年轻法官的知识优势互补结合,形成最佳的审判团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全科法官。
结合案件类型不同,该院创造性地实行了“经验识别式”繁简分流工作法,即法官凭经验识别繁简案件。
案件进入法院后,首先进行第一次调解速裁分流。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返聘了4名退休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这些退休法官都有30年以上的办案经验,善于和当事人沟通,在立案时加强对当事人的引导工作,鼓励、劝导当事人选择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对于提交诉状后愿意接受诉前调解的当事人,7日内安排调解,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可适用小额诉讼或简易速裁程序,即时立案,即时开庭,即时宣判和送达。
对于那些既达不成调解协议,又不宜适用小额诉讼和速裁程序的案件随机进入各业务庭,由简案组法官根据办案经验进行繁简甄别二次分流。简案组认为属于疑难复杂的案件,直接转入繁案组,繁案组应在10日内完成交接;简案组经审理认为疑难复杂转入繁案组的案件,应在40日内完成案件交接;庭审程序进行完毕的案件,原则上不得转入繁案组。
这样凭经验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让其他员额法官更有精力关注于疑难复杂案件,真正实现了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提速增效是简案审判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只有真正做到简案快审,才能切实保障难案精审。
为此,西峡法院还把简案组法官细化为民间借贷、婚姻家事、交通事故财产保险合同、其他民事审判专业化审判团队,进行类案审理,集中时间多案同审、多案连审,实行“门诊式”“要素式”庭审,减少因环节分散浪费的司法资源,向集约要效率。
今年1至4月,西峡法院速裁团队和诉前调解团队已审结案件236件,最快只用3个小时,当事人只用跑一次腿,不断刷新案件审理的“西峡法院速度”。
在文书方面,西峡法院要求简案组法官全面推行令状式、表格式、要素式裁判文书,进一步提高结案效率。与此同时,阳光送达和电子送达无缝对接,1至4月,西峡法院已电子送达1509件,阳光送达306件,极大地降低了送达时间成本,提高了送达效率。另外全流程电子阅卷,减少纸质卷宗流转,也加快了审判流程运行速度。
西峡法院实施“繁简分流机制”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从2018年1月到2019年底,该院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11天,服判息诉率同比提高2.79%,发改率同比下降1.13%,发改率和审判质效一直保持全市第一方阵。该院创新推行的“经验识别式”繁简分流工作机制被省、市法院作为工作经验转发推广。
本报记者 冀天福 本报通讯员 李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