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老板把款转到专职调解员微信→专职调解员分转给每个当事人→当事人领款后签字……款项通过一系列程序发放完毕,饭店老板又把去外地的一名当事人送到三门峡高铁站。8名务工人员与一家饭店老板当日达成调解协议,所欠工资36279元分3笔支付,当场支付10884元,12月20日前再支付10884元,剩余14511元于2020年1月20日前清偿完毕。
“感谢调解工作室让我们拿到第一笔工资款,你们的工作效率真是高!”11月25日,候群针等8名当事人在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调解中心驻湖滨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领到10884元工资后如是说。
近年来,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坚持将多元解纷机制用活用深,积极探索建立诉调对接深度融合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强力助推“分调裁审”机制改革,追求诉调无缝对接,不断加大诉源治理纠纷多元化解力度,全力打造人才优势集中、专业特点显著、调解经验丰富、诉调民调互补的多元解纷大平台,借鉴“枫桥经验”,努力打造富有湖滨特色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打造诉讼服务大格局,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湖滨区法院高度重视诉讼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2015年即建成了开放型的诉讼服务中心。为解决送达和保全难题,湖滨区法院2016年1月在三门峡地区率先成立了送达组、保全组,2017年7月,在全市率先引入诉前鉴定机制,开展伤残等级、因果关系案件的诉前鉴定业务,截至目前诉前鉴定案件352件,从而有效缩短了案件审理期限,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和审判效率。工作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建立涵盖立案、诉前调解、保全送达、司法鉴定等集约化管理服务窗口12个,实现了立案与诉调,保全与执行,送达与开庭,鉴定与审判等功能的无缝对接,形成集多职能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建立诉调对接中心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2015年7月,湖滨区法院设立了诉调对接中心,全面推行调解前置,并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两个调解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对诉讼到法院的民商事案件转入诉调中心先行调解。2019年7月1日,依托立案繁简分流和速裁办案平台,将诉调中心分成6个调解组,分别对应繁案团队和简案团队,调解组工作人员除调解案件外还对无争议证据记录确认,确定当事人送达地址,变单一调解为全方位服务审判。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30日内要及时转入立案系统分案、送达、审理,将诉调对接平台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站式、立体化、综合性的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构建网格化服务、信息化立案、专业化调解的“大服务、大立案、大调解”机制,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建设,实现了诉调对接从单向输出到多方联动的转变,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满足了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与此同时,湖滨区法院还充分发挥诉调对接“传动轴”作用,与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实现有效衔接,加强对案件性质与难易程度识别,及时准确分流,避免程序空转,浪费司法资源,确保不适宜诉前调解的、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快速进入审判程序,实现诉讼程序中的繁简分流。自2015年7月诉调中心成立至今共调解案件3765件,平均结案期限仅为12天,及时化解矛盾于庭前,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减缓了审判压力。
联合建立人民调解中心,实现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
面对案件不断增长,但政法编制、员额法官有限,法官人均办案数量持续增长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的现实状况,湖滨区法院从减少进入法院案件的源头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低成本、高效率的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彻底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案,才能有效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促进人民法院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鉴于此,湖滨区法院与湖滨区司法局多次沟通协调,两家单位协商研究创新调解模式,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中心,此想法得到区委、区政府和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法院与司法局联合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引入社会力量集中化解来法院起诉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引进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法院参与调解,与人民调解形成合力,缓解诉讼压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具体工作模式是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民调窗口,利用诉调、民调、在线调解三个调解平台,实现诉调民调互动,为此还专门制作了《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劝导书》。老百姓有纠纷有诉求就可以来到法院,自主选择人民调解、诉前调解、在线调解平台或直接进入诉讼程序。法院也可以引导当事人自愿优先选择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对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物业纠纷、涉农纠纷、租赁纠纷等涉及老百姓身边事的纠纷,原则上由人民调解中心进行调解;对涉商事合同、侵权、金融、保险等法律专业性较强的案件纠纷,原则上由诉调中心调解。通过三个途径调解成功的,法院均依法进行司法确认或根据实际情况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功的,法院立案后进入诉讼程序。调解期限均为30日,诉讼中,法官也可以委托人民调解员或委派诉前调解员,对审理中的案件进行调解。普通程序委托调解期限为15日,简易程序委托调解期限为7日,调解不成的应及时返回审理程序。对于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委派调解、委托调解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对调解过程中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予以记载,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自10月20日成立以来,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案件123件,出具调解书52件,当场履行26件,当事人经调解放弃诉讼42件,收到锦旗3面。
除此之外,湖滨区法院还依托诉调对接平台,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各单位的协作配合,积极与区工会、民政局、妇联、交警队、国土房管等部门合作,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调解组织对接,建立“1+X”调解联动体系,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集中化解来法院起诉的各类民商事案件。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巡回法庭和家事婚姻巡回法庭,道交法庭驻三门峡交警事故处理大队,审理工作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提前介入,道交巡回法庭及时快捷依法处理了大量纠纷,实现了交警部门的行政处理与法院诉讼调解的直接对接,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损害赔偿“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处理交通事故案件550起。家事婚姻法庭驻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作用,全力维护家庭和谐,目前调解婚姻案件126件。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积极构建“党政主导一盘棋、社会参与总动员”的诉调对接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
多元解纷取得显著成效
湖滨区法院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从平台的搭建到机制的制定,从人员的调配到经费的保障,从先期“路在何方”的探索到后来“发芽添枝”的完善,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在向前不断推进,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隘,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湖滨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509件,其中民事案件5478件,结案5043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4447件,含小额诉讼程序案件1528件,民事简易程序适用率为90.42%。进入诉前调解案件共计3849件,调解成功1522件,诉前调解成功率39.5%,同比分别增长22.50%和30.81%。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振清一行10月份到湖滨区法院调研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时,对湖滨区委、区政府全面支持法院推进诉前调解,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模式并取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湖滨区法院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彰显了“当调则调、能调尽调”的司法理念,一方面使矛盾纠纷能够快速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相统一,另一方面减轻了一线法官办案压力,更好的实现“繁案精审”,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全省中级法院法院分调裁审工作观摩座谈会上,湖滨区法院作了分调裁审工作经验介绍,并现场演示了分调裁审工作流程。今年以来,多家兄弟法院到湖滨区法院参观交流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经验。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随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步入法治化的“快车道”,湖滨区法院始终努力打造着矛盾纠纷化解的“升级版”,待诉调对接工作积累一定经验,社会调解力量相对成熟后,要进一步将社会调解力量拓展到诉讼程序、执行程序,全力推进诉中力调、执行和解,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始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将更加完善更加多元,广大人民群众将在改革进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