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王凤强:守护官民和谐的“铁案”法官

  发布时间:2019-04-12 21:12:27



    “不是在开庭,就是走在去开庭的路上”,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员额法官王凤强的日常工作写照。每个工作日的清晨六点半,他已经走出家门赶往单位。

    作为一个已有16年行政审判经验的专业法官,开庭、合议、审签法律文书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仅在2018年,他个人承办的案件就有473件,共参与审理案件1317件。自2016年以来,他的结案总数连续三年居全院第一,办案数达到河南省委政法委规定办案量的13.86倍,妥善处理当事人人数在50人以上的行政案件就有30余起,审结的案子件件都是“铁案”,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需求。

    来自许昌的当事人张国政,对自己的劳动争议案子很不放心,还没到开庭时间,他就提前来到河南高院,通过旁听庭审的方式“考察”自己案件的承办法官王凤强。收到败诉判决后,他说:“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相信法院的,但是旁听了王法官的另外几个庭审后,让我感觉到,法院还是依法公正的。审理过程中,王法官也跟我聊了很多,虽然最后案件没有胜诉,还是有缺憾,但是我对裁判结果没有意见,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王凤强经常担任单位“急”、“难”、“险”、“重”的审判任务。然而,朴素的话语,欢乐的笑声却往往能从王凤强的“法庭”里传出,“敞开门、拉家常、聊心声”正是王凤强与当事人沟通的情感桥梁。他说:“我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家里的事、村里的事我都了解,我最了解老乡最需要什么,有时候就是一个理解、一份沟通。”

    丰富的审判阅历,让王凤强能准确洞悉把握当事人的心理,从纠纷背后看出案件争议的实质,很多案件开庭开到一半,他就能提出一个尽可能让双方满意的和解方案,节约了多方诉讼参与人的时间,用他的话说:“把群众从诉讼漩涡里拉出来,就是发展了生产力。”

    作为多家行政机关的法律顾问,律师汤路明总结出王凤强的三个特点:“一是办案效率高,很多我们认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处理完毕的案件,到他手里可能个把月就办结了;二是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很多当事人进法院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他过来耐心地跟当事人聊上几句,很快就能让场面平稳下来;三是案件满意度高,不管是当事人还是行政机关败诉,没有对他个人有意见的。”

    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在于行政机关是恒定被告,即所谓“民告官”。在法治政府不断推进前行的今天,王凤强更清楚行政审判对服务稳定发展大局和促进依法行政的意义。近年来,郑州市金水区由于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拆迁任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较多纠纷,很多案件随程序流转到了他手中。金水区副区长江涛回忆说:“有一个拆迁案件,让我对王凤强法官印象非常深刻。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他不是简单的就案办案,而是先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调解工作,最后让当事人和我们区政府之间达成了庭外和解,和解方案既考虑不影响省市重点工作的推进,又兼顾了个别拆迁户的实际情况和困难,而且没有引发其他拆迁户的不良连锁反应,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都非常好!”

    2017年,王凤强的爱人患病持续高烧12天,一边是家人,一边是已经定好日程的开庭,他内心也有挣扎:“妻子需要人照看,但是案件开庭时间都已确定,当事人为此做了很多准备,还有很多当事人从距离郑州几百公里的外地早早赶过来了。能否如期开庭,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情,更关系着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和人民法官的形象。”最终,他叫回了正在成都读大学的女儿陪护,自己每天开完庭后再去医院照顾妻子。

    “理解!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能理解他的工作,法官的职业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治病救人……”说起这件事,王凤强的妻子汤玉玲一边带着记者翻看王凤强曾获得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省直机关“五一”奖章等荣誉证书,一边说,“我们全家都为他骄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奔跑,追梦前行。这是王凤强的信念,也是万万千千河南法院人的心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