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院长和张军检察长所作的工作报告,是两个高举旗帜、务实客观、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的好报告。两个报告让代表们真切感受到,过去的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两高”忠实履行了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完全赞同这两个报告!
张军检察长的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数据翔实、案例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检察机关把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放在突出位置,制定“8条意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梳理公布11条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具体检察政策,把“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
二是以公益诉讼为切入点,内设机构改革推进有力。成功实施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年来规模最大、调整最多、影响最广的历史性变革,体现出最高检党组的担当精神。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检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聚焦法律监督,“四轮驱动”的监督成效显著。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平衡发展,并呈现出好的态势。
四是强化理念变革,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最高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如强调“监督不是零和博弈”、“转隶就是转机”等,最大限度凝聚了检察系统及社会各界共识,有力推进了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河南检察系统在全国率先推行“捕诉一体化改革”、“内设机构改革”,牵头推动9省联动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以及“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许多经验做法在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被最高检肯定、推广。河南检察的实践经验,使我们对张军检察长的报告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同。
作为法院系统的代表,我对周强院长的报告有更深切的感受。
一是充分展示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越性。最高法院指导全国法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旗帜鲜明、毫不动摇,为做好法院工作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坚持把法院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司法业绩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肯定。同时,通过国际司法交流如葡语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海执行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道路的优越性,树立了中国司法良好形象。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举措多、成效实。最高法院党组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的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严厉打击暴恐、邪教、意识形态方面的违法犯罪。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各种恶性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妥善审理征地拆迁等群体性纠纷,依法办结了2500余万件各类案件。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与法院在消化大量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有密切关系。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最高法院紧跟党和国家部署,出台了服务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20多件司法解释、119个各类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国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努力。推动设立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建立知识产权诉讼飞跃上诉制度,在全国设立包括郑州在内的19个知识产权法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吸引了许多世界级创新机构在我国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激发了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高法院先后专门下发《关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破产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为全国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指引。以河南法院为例,在最高法院指导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司法对市场主体的救治和退出功能,积极参与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受理了458件国有“僵尸企业”破产案件,探索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依法、高效、稳妥办结200多件,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去年,最高法院采取制定指导意见、公布典型案例、纠正涉民营企业家的冤错案件等一系列措施,营造稳定公正、平等、透明的营商环境,受到广泛好评。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排名,我国司法程序质量指标位列世界第一,“执行合同”指标排在全球第六,为我国营商环境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被评价为解决商业纠纷的“世界最佳经济体之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全国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保障民生权利、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涉军停偿等方面,通过办理相关案件、出台司法解释、开展专项活动等,公正高效回应不同群体的呼声。
特别是在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解决“立案难”的同时,最高法院党组坚决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要求,在2016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公开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今天上午的会议中,方方面面、系统内外感受最深的是周强院长突出向大会报告的2016年以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执行难”的成因多元,诉求极为复杂,是群众反映最突出、最持久的问题,解决难度也最大。三年来,最高法院要求各级法院一把手把执行工作作为第一位的业务工作来抓。周强院长坚持亲自指挥调度,仅去年就组织召开执行工作会议6次,亲自通过视频连线检查指导基层法院执行工作5次。全国法院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物力投入执行攻坚战,三年执结1900多万件,仅去年就执结770万件,“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在解决执行难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政协支持、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执行格局,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因素,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全国法院一样,河南法院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省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也较好完成任务,充分展示了河南诚信建设成果,提升了河南诚信形象,周强院长对河南执行工作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破解了司法难题、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最高法院坚持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工作推进改革,先后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坚持司法便民原则推进改革,比如,设立在郑州的第四巡回法庭,在就地高效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指导河南法院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法院审判质效逐步提升,涉诉信访整体下降特别是进京访大幅下降,与四巡卓有成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坚持司法改革与智慧法院建设双轮驱动,近几年来最高法院持续加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全国法院系统基本实现了网上立案、网上办案,当事人和律师均可在网上办理主要诉讼事务;依托互联网强力推进司法公开,司法公开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互联网法院举世瞩目,不仅建立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还对司法权依法规范行使发挥了倒逼作用,促进了司法公正。公开发布叶挺、方志敏烈士名誉权等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6000多万份裁判文书、200多万份庭审视频,共同构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公开课的大课件。同时,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司法大数据对社会治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认同我国司法工作的重要资源,成为国内法律院校、科研院所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
两会之后,我们将组织全省法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指导工作以及这次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四张牌”、推进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服务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全面加强政治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深化改革,更加自觉接受人大及各界监督,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做实上,落到办好各类案件上,努力做到司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在省委领导下,与各方面密切配合,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