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湖滨】打好“组合拳” 决胜执行难

发布时间:2018-12-24 17:16:37



    □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院长 党立新

    执行工作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最终化解矛盾,彻底解决纠纷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我院近三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执结案件7916件,执行到位款项8亿多元,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硬仗,必须打好“组合拳”。

    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法院要主动向党委汇报执行工作,将解决执行难问题纳入党委工作的大盘子,纳入政法委工作的重要督办事项,依靠党委政法委领导,汇聚全社会力量,形成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我院主动向区委汇报赢得支持,区委办和区政府办联合出台《湖滨区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为法院执行难提供政策支持;区委书记亢哲楠、区政法委书记马宗玉参加“基本解决执行难”暨“百日执行攻坚”动员,将活动作为全区重点工作。

    加强执行联动是解决执行难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大联动、大融合的理念渐入人心。人民法院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形成增进联动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执行联动的功能和作用。湖滨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市公安局湖滨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我院与区发改委联合行文《关于落实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合作备忘录》,与检察、公安机关联合下发《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成立公检法联合打击拒执犯罪办公室,联合惩戒失信行为,今年合力布控480余人。

    信息技术是解决执行难的强大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民法院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视野解读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系统和辅助工具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解决执行需求与技术支持之间的瓶颈和障碍,实现现代科技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减负增效作用。我院开发“阳光送达云平台”系统,提高执行文书送达效率,该系统获得国家著作权;开发“微执行”系统,有力促进执行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执行无忧、悬赏保险”;自主研发的执行案款分配速算器获得成功,使困扰法院执行款“僧多粥少”分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舆论攻势是解决执行难的有力武器。我院积极宣传典型案例,“南极老赖”案多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被央视编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布我省首个动漫式执行公益广告—《赖账不还,法所不容》,入选河南省第二届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利用市区主要路段10块大屏和36个小区的163个电梯广告屏同步向社会播放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的通告和失信名单、大头贴,促使一批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法律义务。实践证明,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能为“基本解决执行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促进形成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

                                                               人民法院报2018-12-23 5版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