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到河南,从医院到法院,转眼已是三个多月的时间,真快!
秉承着公平正义的理念,为了实现“法官梦”的我,从未到岗的翘首以盼,到分庭后的兴奋紧张,再到新鲜感悄然离去一切归于平淡,一头扎进工作中,在短时间顺利完成了“跨界”的角色转换。
记得分庭那天是周五,下班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立案二庭”这个陌生的词在我脑海中来回闪现,兴奋之余又充满了好奇: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工作?我的同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 ...晚上,和大学的舍友们视频聊天,因为他们都先于我进入政法战线,又大多在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所以在自我吐槽“每天都艰难地履行着法律民工'搬砖'职责”的同时,还把刚刚踏进高院门槛的我,预想的很轻松、很自在。于是我信以为真,做好了周末的各种游玩计划,准备用徒步旅行、结伴骑行、自驾出行等多种方式,一层层地去揭开郑州——这个有着厚重中原文化底蕴城市的面纱。
以前,在医院行政部门工作的时候,总是想象着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很清闲的职业,每天喝喝茶、看看报、处理处理公文,悠哉悠哉挺自在。然而,当我身为其中一员的时候,才真正理解了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从考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我才知道法院的工作性质其实与大众的主流观点相差甚远。迄今为止,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周末出游的计划一个也没有实现,我轻松度过的第一个周末,也成为了最后一个。打那以后,“五加二、白加黑”便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常态。
分到立案二庭后的第一次“庭会”,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在那一天,“百日竞赛”这个全新的概念进入了我的脑海。原来,这是全院各业务庭关于100天结案量的一个大比武,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加班加点地审案结案。秉承着对人民负责、对百姓负责的理念,每天晚上加班到九点多离开的时候,还能看到庭里的其他同志,尤其是一些老前辈,安静地坐在电脑桌前敲击着键盘。每每走出办公楼,站在院子里再回头看看,许多办公室的灯还都亮着,大家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奉献着。每逢周六周日,甚至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期间加班加点,员额法官们合议案件,书记员们整理卷宗,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尽快审结案件,给当事人一个明白的说法;息诉止争,化解社会矛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法官助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给自己定下了四个小目标。第一,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把对法律的认识从书本转变到实践中来,把对法律的信仰转变到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审判事业中来,要从对法官职业的单纯崇拜变成法官队伍的一员,变成法官队伍的集体荣誉的捍卫者。第二,内外兼修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政治上要坚持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对人民负责,坚持法在心中、正义为上,利用法律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生活上要行为检点、成熟稳重、廉洁奉公、举止文明,用良好品行赢得公众的敬重和信任。第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心底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人文关怀。第四,着力提升法律思维能力、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踏踏实实地从一名普通的法治泥瓦匠做起,心甘情愿做一块法治社会的铺路砖、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