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马玉琴:群众的事都是大事

  发布时间:2018-11-20 15:25:30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民主法治建设加速推进。

    回顾过去,路途艰辛,我们风雨兼程,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心潮澎湃,我们充满期盼,砥砺奋进。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民法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河南高院,有一批已经退休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审判工作岗位上,挥洒青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为司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胡道才院长指示,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选择他们中的优秀代表,陆续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在他们之中,有的为了核实一个证据,翻山越岭,甚至顶风冒雪,赤脚前行;有的面对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不厌其烦,苦口婆心,一直说到群众心服为止;有的对信访群众热情细致,体贴入微,把群众鸡毛蒜皮的琐事当大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有的面对金钱诱惑,拒腐蚀永不沾,彰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有的退岗不褪色、退位不退志,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等等。

    在他们身上,我们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严于律己、无私奉献。新时代的人民法官有义务和责任将这笔财富继承和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

    马玉琴:群众的事都是大事

    马玉琴1937年11月出生,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从1974年起一直到退休,马玉琴在法院负责信访接待工作.

    在省法院,不论是院领导还是一般干警,提起马玉琴,凡是了解她的人不由得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夸奖她。人们说她待群众如亲人,心系百姓,一心为民。

    马玉琴在省法院从事接待工作的24年中,处理过多少群众来信,接待过多少群众来访,调处了多少纠纷,谁也说不清楚。

    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在她的档案里,清楚地记载着:从1980年到她退休时,获得60多项荣誉,包括: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8次被评为省法院优秀党员,13次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中共河南省委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4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河南省劳模会,同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人民的好公仆”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学习焦裕禄的好干部”。199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她河南省“优秀政法工作者”,她曾三次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999年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信访接待是法院工作的“窗口”,是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后,马玉琴刚开始也不适应,但她抱定“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决心,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她不会骑自行车而是步行上班,但她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到单位上班,而且一上班,就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给来访群众备好开水。

    1990年8月的一天,一双腿残疾的妇女抱着孩子来到省法院信访接待室。

    经询问得知:残疾妇女叫何香峰。因她发现婆婆(村妇女主任)与村支书的奸情,婆婆怕事传出去,就给在西藏当兵的儿子写信说:媳妇和姐夫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得回来收拾收拾她。

    何香峰的丈夫回来后,对何香峰百般折磨,稍有反抗,便是一阵毒打,结果造成何双腿残废。何起诉后,因证据不足而被当地法院驳回了起诉。随后何香峰便走上了上访之路。

    马玉琴接待后表示:先把材料留下,调查落实有关情况后再回复她。为等待结果,那段日子,何香峰母女就在郑州四处乞讨,晚上露宿郑州街头。有一天夜里,何香峰醒来后发现孩子不见了,由于她在郑州无亲无故,无奈只得到省法院找马玉琴。马玉琴立即和公安部门联系,帮何香峰寻找孩子。

几天过去了,仍然毫无消息。一天,何香峰在继续寻找孩子时突然晕倒在了郑州街头。

    正在吃饭的马玉琴闻讯后,顾不上继续吃饭,而是一路小跑找到了何香峰,借一辆人力板车,把何香峰拉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何香峰脱离了危险。在以后的几天里,马玉琴像照顾亲人一样,给何香峰喂药、端水、端饭,照顾何香峰的生活起居。

    何香峰的病情稳定后,鉴于何香峰的身体状况,马玉琴就把她送回老家继续治疗。到家后,何香峰紧握着马玉琴的手,呜咽着:“马姐,你真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最后,在马玉琴的多方呼吁和督促下,相关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查清事实后何香峰的丈夫被绳之以法。

    马玉琴经常这样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官,我对党、对人民的感情是很深的。搞接待工作,我要求自己工作热心,听诉耐心,工作细心,处理事情有公心。”

    1989年9月的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马玉琴送走最后一个当事人,打扫完卫生后正准备回家。只听有人喊道:“老马,快点,又是一个找你的人。”

    听到喊声,马玉琴跑出门一看,只见一个人用三轮车把一老太太送到省法院门口就离开了。马玉琴赶紧上前扶着老太太,老太太拉着马玉琴的手就哭了:老太太家在郑州郊区,儿媳对她不孝,不让她吃饭,还打她骂她,请法院为她作主。

    马玉琴听完陈述后,当时天已很晚,老人赶回去是不可能了,于是,她就扶着老人到附近的一家旅店安排她住下,还给她买了饭,打了开水。

    第二天一早,马玉琴就跟老太太一块回到她在郑州郊区的家,并同村干部一起对老太太的儿子、媳妇进行开导教育。经过反复教育和引导,最终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当即表示今后一定好好赡养老人,老太太也原谅了儿媳妇。临走时,老太太拉着马玉琴的手:“闺女,你比我那亲儿女还好!”

    70多岁的李三礼老汉慕名来省法院找马玉琴,因年迈多病到省法院时,两腿浮肿,站立困难,还没走到接待室就躺在马路旁。马玉琴跑出接待室,蹲在路边询问情况,问清楚情况后又抬来桌子并到一起,铺上被褥,扶老汉躺下,还拿来药,端来饭菜,安排妥当后及时与县法院联系,共同努力解决了李老汉反映的问题。李老汉在郑州住了三天,直到他病情好转后,马玉琴又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

    农村姑娘马德琴,在谈恋爱期间怀孕,后男方变卦:不娶她了。她想了却人生但又不甘心,就拿着一瓶农药来到郑州,到省妇联、省信访办反映问题,但处理结果都没能让她满意,半夜里她就在省委门前服毒。马玉琴得信后,找辆车把她送到医院抢救。马德琴虽然得救,但神情恍惚,寻死觅活。马玉琴就协调相关部门暂时把她送到收容站。在收容站,马玉琴帮她擦洗身体,打扫房间,耐心地开导她说:“你妈妈知道你这样会很伤心的,你也马上做妈妈了,肚里的小宝宝会害怕的,事情总有个解决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你这么年轻,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先在这住两天散散心,冷静冷静。”

    最后,马德琴平静下来,向马玉琴畅开心扉,吐露着内心的秘密和曾有过的幸福时光。

    马玉琴认为:这些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事,很平常,看起来小,可在当事人的心里都是大事。

    一天,马玉琴在省法院门口遇到一男青年正在拖拉殴打一女青年,就立即上前制止并把他们双方叫到信访接待室。

    经过询问得知:男青年姓凡,女青年姓郭,家都在豫东某县,两人是夫妻。之前男方在家经常无故殴打女方,并多次把女方锁在屋里限制其人身自由,女方曾两次自杀,无奈女方向法院起诉离婚。但男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又无和好诚意,案件在审理期间,女方回娘家居住。这次郭带着女儿到省妇联寻求人身保护并请求帮助她离婚,恰好碰到凡某正在那里寻找她。因惧怕挨打,女方就跑到省法院,女儿也在半路跑丢了。

    马玉琴听完后,打算劝双方回家冷静几天。只听女方说:“现在要是把我交给他,我的命就难保……。”

    这时,马玉琴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将有关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她先让男方离开后,拉着女方顺着来时的路找回了孩子。然后,自己掏钱,安排她们母女住下,并端来热乎乎的饭菜。

    第二天,马玉琴通知县法院来省法院共同研究这个案件。经过连续几天的反复工作,终于把这起纠纷妥善解决了。临走时,母女依依不舍向马玉琴告别:“你真好,马姨。”

    马玉琴说:“干啥事都要分个理,遇事时,该怎样办心里要先有一个方案,丁是丁卯是卯,绝不含糊。”

    1990年,某矿务局因为拒缴育林金,被县林业局罚款70多万元,矿务局不服,到法院起诉后一、二审法院都判决维持处罚决定。矿务局又多次申诉,原二审法院立案审查后,又予以维持。矿务局还是不服,向省法院提出申诉,要求立案再审。为调查清楚案情,马玉琴和办案人员深入当地,翻山越岭,走访了山里三个镇的七、八个供销社,十几家林农,最终弄清了案件的事实。案件事实查清后,省法院依法撤销了一、二审法院判决。

    还有一次,马玉琴上中学时的苗老师,因宅基纠纷打输了官司,后儿子又和邻居打架,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罚。苗老师不服,专门从外地来到省法院找马玉琴,想让她和有关部门通融一下,将儿子放了,把宅基判回来。老马听后,感到理由不足,便给苗老师讲政策和法律,终于使苗老师心服口服,表示不再告状了。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马玉琴认识到: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哪方面的知识都得懂。为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马玉琴一边搞好接待工作,一边抽时间不断学习钻研本职业务。

    在接待工作中,经常遇到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法院管辖的情况,但即便是这样,马玉琴仍然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讲道理,并将材料转到有关部门,有时就干脆领着当事人到有关部门去,去的多了,好多部门负责信访接待的同志都和马玉琴熟悉了。

    马玉琴说:“当事人反映问题真是不容易,凡是找到我的当事人,我办事有个原则,那就是能帮他们的都帮他们。”

    家在河北的郭桂兰从报纸上看到马玉琴的事迹报道后,专程来河南高院找她告状,反映其丈夫黄有忠被周口市公安局以拐卖人口罪关押,实在冤枉。马玉琴审阅材料后,认为她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法院管辖。但郭桂兰从河北远道而来,又是女同志,人生地不熟,马玉琴就领着她到省公安厅信访接待室。后经公安机关查证后,认为黄有忠确实冤枉,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夫妻俩返回河北老家时,专门给马玉琴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主持正义,为民排忧”,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郑州某厂工人马淑云因琐事被另一个女工殴打致身体多处受伤。因对方关系厂、势力大,马淑云去了多个部门反映都没有结果,此事拖了两年多都没有处理。马淑云就到省法院找到马玉琴反映问题,听了马淑云的哭诉后,马玉琴义愤填膺,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解决此案,并及时将材料转给相关部门,还不断地打电话过问,又自己跑到相关单位当面催办,后凶手受到了法律制裁。

    工作中的马玉琴,像一把利剑,用法律的正义惩恶扬善、公正无私;又像一位慈母,用热情温暖受伤的心灵,无微不至,细心体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法律有温度、法院有温暖、法官有温情。

    后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一个人偶尔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马玉琴24年如一日把党的温暖送给来访群众,为群众排忧,为群众解难,为群众办实事,真是难能可贵!马玉琴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些小事、琐事,可从中我们能看到她对工作的那份耐心,那份责任,对群众的那份热心,那份爱心。马玉琴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称职的法官一定要心系百姓,为民服务。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时刻在称量着法官的一言一行!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