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网络媒体和知名网友走进许昌中院为法院工作喝彩点赞

  发布时间:2018-07-12 09:18:03


    7月11日上午,许昌市委网信办组织网络媒体“看许昌、赞许昌”活动,走进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采访报道。来自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客户端、中国网、中新网、大河网、映象网、河南经济网、许昌融智传媒、许昌广电传媒、许昌电视台“零距离”等媒体记者,以及许昌在线、春秋网、话说许昌、曹魏风、许昌微播报、许昌通、禹州风等自媒体知名网友齐聚一堂,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许昌中院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就。

    在诉讼服务中心,记者们实地查看了许昌中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自助立案服务区、案件信息查询一体机和司法公开电子屏等信息化立案电子设备。立案二庭副庭长蔡文慧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许昌两级法院开展司法便民服务,先后开通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送达、网上案件信息查询等功能的相关情况,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在电子终端设备上模拟进行了网上自助立案、自助查询查询案件进展信息。记者们为许昌法院高效便捷的网上立案服务所吸引,纷纷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

    在4号审判庭,记者们参观了智能化审判庭。民二庭庭长阎鑫向记者们展示了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系统。看到审判台电脑屏幕和证据展示屏幕上实时展现出阎鑫庭长话语转换的文字,一下吸引了记者们的视线。大家纷纷询问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功能,并饶有兴趣地现场使用多种方言讲话,检验系统的准确性。

    “将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引入庭审,不仅提升了庭审录入效率,减轻了法官和书记员的工作压力,还加快了庭审节奏,助推了科技法庭向智慧法庭升级。”许昌中院民二庭庭长阎鑫向参观的媒体记者们详细讲解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法院顺应大数据、智能化的形势,将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引入庭审,提升了办案质效,优化了司法资源,减轻了用人压力,引领法院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这种做法真不错!”映象网记者康世保说。

    在5号审判庭,记者们通过屏幕“旁听”了一场正在利用“远程视频开庭系统”进行的庭前听证。据了解,该起案件为一起金融纠纷,正式开庭前部分情况需要通过庭前听证解决。因双方代理律师都身在外地,故本次听证通过“远程视频开庭系统”进行。

    “远程视频开庭,双方当事人不用到达庭审现场,只需要通过视频方式就可以在法官的主持下参加庭审,对那些身处外地,不方便来许昌法院的当事人非常合适,可以有效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还能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同时实行远程视频开庭整个过程全程录影录像,还有利于扩大司法公开,接受当事人监督。”巡一庭庭长吴涛详细介绍了正在使用的这套“远程视频开庭系统”。

    在执行指挥中心,记者们听取了该中心负责人王立珂关于执行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并现场演示网上财产查询、网上人员定位、远程执行指挥和网络司法拍卖等功能。据了解,近年来,许昌法院针对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局面,按照“互联网+执行”思路,坚持不懈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升执行工作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水平,通过打造“信息集控中心”、“网上执行局”,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查控系统,大力开展司法网络拍卖,推行电子化、网络化办案,为执行工作配备“千里眼”、“顺风耳”。

    “传统的执行模式,需要执行人员到各银行、部门逐一查询,冻结、扣划的手续繁琐,效率也比较低,这期间被执行人的财产极有可能被转移。现在我们运用执行财产查控系统,可以足不出户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余家的银行网点存款情况,还能查询到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证券、工商登记信息,甚至连网络银行也可以查控,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QQ的‘财付通’也可以轻松‘收入囊中’。”许昌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王立珂介绍。

    在当天的采访活动中,记者们还观看了许昌中院创建精神文明宣传片,参观了该院的法官书屋、院史荣誉室、党建文化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区等。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近年来许昌中院紧紧围绕“公信、文明、廉洁、创新”型法院建设,突出信息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开展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其中,也包含了长期以来广大媒体朋友对法院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今天的集中集中采访报道,我们将信息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又集中展示给了大家,但我们深知这些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努力争取将法院的工作亮点做得更亮,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加强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和我们法院一道畅通司法公开渠道,共同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许昌中院宣教处处长陈磊说。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