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处在化解纠纷和调处矛盾的前沿,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登封市人民法院告成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努力办好每一个司法案件,妥善处理每一起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为辖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告成法庭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管辖告成镇、徐庄镇、阳城区三个乡(镇)区域内的各类民事案件,辖区内共 44个行政村,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区人口9.9万余人。法庭目前共有员额法官1名、司法辅助人员3名、聘任制书记员1名、驻庭法警2名、安保人员1名、法庭常驻民调员3名,近三年年均结案340余起,年结案率96%,调撤率71%,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51%,简易程序适用率87%。
信息化向基层渗透 打造百姓身边的“智慧法庭”
近年来,告成法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力促司法公开,降低司法成本,实现惠民、便民的“零距离”。
法庭大厅设置了“登封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号”二维码展板,来诉来访群众只要轻轻一扫,就可以在服务号上查询诉讼、执行案件进展,预约院长、法官,进行网上立案、网上开庭以及网上调解,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办理案件,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审判庭内还安装了“三同步(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笔录)、两公开(公开展示庭审证据、公开展示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系统,使庭审更公开、更透明。
“铁面柔情”情理结合 做家事纠纷的“解语花”
古人云“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处尽。”人的一生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家事审判,围绕的就是“情”这个字。
告成法庭将“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贯彻于家事审判的诉讼过程,把握家事审判内涵,不是简单的作出准予离婚或者不准予离婚的判决,而是重在消除对立、弥合亲情、化解家庭矛盾。
4月26日,告成法庭审理了原告李某起诉孟某离婚纠纷一案。因被告孟某长期打骂原告,二人分居长达30年,为离婚一事,二人经常吵闹。针对这一情况,法官吴莹与书记员王英祥首先对该案件进行了调解,告知双方可以各抒己见,但要做到心平气和、不恶言相向。在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法官了解到,孟某因怕离婚后儿子不赡养自己,自己也无处居住,所以一直不愿意离婚。孟某的儿子当场表示,每月支付孟某生活费,房子也给孟某留一间。孟某对此很满意,同意与李某离婚。
2018年以来,告成法庭共审结离婚、抚养权等家事类案件28件,其中调解13件、和解撤诉14件,判决1件未上诉,达到了“案结事好”的效果。
引入一站式诉调平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告成法庭设立封调禹顺多元化解中心,常驻庭人民调解员3名。他们熟悉乡情,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群众愿意选择这种方式解决纠纷。在此基础上,当事人可以选择线上线下调解,借助诉前网上调解平台,以线下线上融合机制为依托,汇集多元化解渠道和调解资源于一体,当事人可采取点将、预约等方式找调解、找援助、找法官,方便群众矛盾化解方式的自主选择。同时,为了提高调解员化解纠纷的能力,每月有针对性地对驻庭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来自基层、情况熟悉等优势加强矛盾化解工作。
原告王某诉被告刘某返还原物纠纷一案,王某主张刘某私自开走其车辆,至今未返还,诉请要求刘某返还车辆,并支付使用费3万元。告成法庭受理此案后,法官认为案件事实比较清楚,争议不大,决定交由驻庭民调员陈书杰先行调解。陈书杰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原、被告原系合作关系,因被告在参加原告组织的活动时造成了损失,原告便将涉案车辆交由被告暂时使用,后因原告不支付被告损失费用,被告不愿返还车辆,双方这才产生了此次纠纷。鉴于此,民调员陈书杰从情、理、法各个方面,持续给被告刘某做工作,刘某感动之余,同意将车辆返还给王某。4月28日,在驻庭人民调解员陈书杰的努力下,原、被告最终达成和解,被告刘某愿意将车辆返还给王某,刘某反诉要求的损失也不再主张。
找准司法保障的切入点 精准服务地方发展
告成法庭主动作为,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对涉土地纠纷案件主动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努力化解当事人矛盾。
原告杨某起诉被告刘某侵权纠纷一案,原告主张被告侵占土地,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2万元。法官了解案情后得知,双方是因土地使用权问题产生的纠纷,经与当地村委沟通,涉案土地需先进行确权。于是,告成法庭主动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阐明观点,讲法明理。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的,应先由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起诉至人民法院。因此,该案应由人民政府处理,故法院裁定驳回了原告的起诉。裁定下发后,原、被告均未上诉,现正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协商。
春风化雨润无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春风化雨润无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的司法期待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登封市人民法院告成法庭将依托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方式、狠抓案件质量、强化执行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提供更加公正、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法庭寄语:每一起小案件都可能牵动几个家庭,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百分之百不可回避的大事。只有把老百姓当自家人,搭好群众的连心桥,脚踏实地的办好每一起案件,才能让老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