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温县法院:三个“小法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8-04-17 08:45:03


    告诉大家一件事

    最近小编的微信朋友圈被妥妥的刷屏了

    不是微商、也不是代购(全数被屏蔽),

    而是一波喜闻乐见的好剧安利

   《阳光下的法庭》

    刷爆屏幕!!!

    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选取的是高级人民法院的故事,在一个虚拟的省份里,讲述了高院的院长白雪梅对时下最热门的环保、执行、贪腐等大案要案的审理,满屏老戏骨的身影,配合着既高大上的审理情节,又贴地气的为民服务情怀,深刻演绎了法院人的工作内容、生活点滴、人生经历、社会关系等,生动立体地展示了法院形象,让大众了解法院干警这个群体,让人印象深刻。

    看了几集的小编表示

    这些大案要案的审理看着确实过瘾

    但还是有点雾里看花

    毕竟离我们这些基层小伙伴们还是有点遥远

    这不,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身边的小法庭的故事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

    有的只是平凡而琐事的“小事”

    也正是她们

    扮靓了温县的乡村

    咱们一起看一看吧

    春暖花开,鸟鸣蜂忙。步入温县的美丽村落中,常能看到整齐划一的民居院落,宽敞整洁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田园美景,人们惬意地在绿荫丛中穿行,脸上写满了幸福,人在景中,景在画中,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总令人陶醉忘返……

    美丽的乡村风景让人记得住乡愁,而文明的乡风和群众安泰幸福才能守得住乡情。在守护乡村幸福的卫士中,温县法院三个派出法庭如稳定的三角形布局于温县不同区域,撑起一片宁静与和谐。

    突出特色

    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到法庭打官司路近了,也顺了!法院真是替咱老百姓着想。”武德镇李某是一名做饲料生意的群众,他以前打官司得去北冷法庭,路远而且还得绕几次弯,现在他打官司要到离家近的赵堡法庭了,一场官司下来能少跑几十里路。

    针对乡镇合并后当事人到法庭打官司路途远或中间需转乘几次公交车给群众带来的不便,使得本来只需要十几分钟解决的纠纷,由于在路上就得耽误两三个小时,造成开庭延误,甚至引起当事人双方误解、矛盾激化等。为此,温县法院打破三个法庭以乡镇为单位的管辖布局,采取以村为单位划定法庭管辖范围,打通法庭与群众、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减轻了群众的诉累。

    温县祥云镇、北冷和赵堡三个法庭分别位于温县的西、北、东三面,所处辖区各具区位特色,该院按照“典型带动 两翼策动”法庭工作思路,以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优秀基层法庭北冷法庭典型带动,祥云镇、赵堡法庭两翼策动,发挥三个法庭的各自优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北冷法庭积极发挥先进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下乡问诊”活动,借助“便民服务流动站”,在群众门口,田间地头,当事人病床前开庭、调解案件,用真情付出换取案件妥善化解,该庭采取“三减法”:一减,缩减中间环节,在当事人争议问题较多的案件的审理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合并进行,缩短开庭时间,使庭审更高效。二减,即减少邮寄送达法,尽量不采取邮寄送达的方法,法庭人员亲自送达,促使审判人员在送达期间的提前介入,为调解成功打下基础;三减,即在全院最先对所有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用,提高简易程序适用率,促使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减轻群众诉累,促进纠纷源头化解。

    赵堡中心法庭身处国家特色小镇赵堡镇,全国闻名的陈家沟位于该法庭辖区范围内,国家非物质遗产“陈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闻名全国,每年来寻师拜祖、交流学习的太极拳爱好者络绎不绝。在景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该庭主动融入温县“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战略和“重塑武术之乡”目标,延伸服务,主动作为,设立了陈家沟旅游假日法庭,积极化解景区征地、建设中的纠纷,完善旅游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派员解决游客纠纷,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营造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

    祥云镇法庭坐落于县城西部的祥云镇,该镇是我省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庭将辖区内涉及“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房租赁、集体产权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创新机制服务农业转型升级,依法审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土地承包、转包合同等纠纷,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规范土地流转和利用;深入基础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企业,向公司或农户宣讲农产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捍卫农产品地域品牌;对涉众型案件加大审判调解力度,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

    贴心服务

    扮靓万家和谐

    如果说古色古香、环境清幽的陈家沟,绿树叠嶂、碧水如镜的环城水系让你眼前一亮的话,那么温县法院三个法庭的庭长正如三朵百合,奔波在辖区村村落落、街头巷尾,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致力维护着千家万户的和谐与安定。

    今年以来,温县法院乘着法院人员分类制度改革的东风,在基层法庭人员配置上采取“一员额+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陪审员+驻庭法警”模式积极开展工作,员额法官即每个法庭的庭长均为在基层法庭或法院窗口单位工作多年的青年女干警担任,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取得“多说一句话,不让当事人跑二趟;多说一句话,不让群众多打一场官司”的效果,确保将矛盾彻底化解在基层。

    作为维护一方稳定的最前沿阵地,三个中心法庭将“马锡五审判方式”、“枫桥经验”和新时期法院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多元矛盾化解、巡回办案、普法宣传“三位一体”预防化解基层矛盾模式,根据各自工作特色,邀请德高望重、熟悉乡风乡情的人士担任陪审员,常驻法庭专门开展诉前调解;积极依托乡镇综治人员、各村民事调解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优势,将审判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形成调解合力,运用“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判后答疑+督促履行”的工作模式,提高息诉服判和自动履行率,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同时,发挥案件的普法教育作用,对辖区典型案件或者有教育意义的民事案件到案发地开庭,通过到村委会、村文化中心、农家院落开庭,向群众当场宣传和讲解法律,引领形成农村遵法、守法风尚。

    今年第一季度,三个中心法庭共到村中巡回审理案件17起,旁听群众达1000余人。在审理武德镇西张计村村民委员会诉被告李某、村民委员会诉王某确认合同无效等纠纷时,因牵涉农村一些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集体资源流失、村务公开不到位等现象,北冷法庭决定到案发地进行开庭,并邀请部分县人大代表、武德镇辖区15个行政村两委干部、民调主任及附近村民200余人参加旁听。通过查勘租赁现场,庭审中的证据展示,在场干部群众从中对三份合同签订背景有所了解,让基层干部增强了权责意识,使群众懂得如何维护好国家和集体利益,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