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贫困户老柳的劲头

  发布时间:2018-01-19 11:34:32


    初冬的深夜,寒意悄然袭来。此时,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杨李庄村的一户农家院里,不时传出羊叫声。47岁的贫困户柳中社蹲在破旧的羊圈旁,点上一支烟,巴拉巴拉地抽了起来。此刻,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其中有心酸,也有感动,但他心里更充满了干劲。

    下午,睢阳区法院派驻杨李村扶贫第一书记潘磊,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申请的扶贫贷款项目有了眉目,至少能到位5万元。对于柳中社来说,这是近两年来唯一一件让他高兴的事。

    原来,这些年柳中社靠着养羊发家致富,曾经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可是两年前,老母亲肺气肿突然恶化,为了给母亲看病,柳中社把羊全部卖光,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元钱,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母亲。如今,他负债累累,成了杨李庄村的贫困户。

    巨大的落差,让柳中社的情绪一度跌落到极点。而他的右手有残疾,又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仅靠家里的几亩地,很难维持日常开销,这让他彻底失去了生活的盼头。心情烦闷的柳中社,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尽管亲戚邻居好言相劝,但他一直无法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今年7月份,睢阳区法院纪检副组长潘磊作为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杨李庄村。在入户走访时,他得知了柳中社家中因病致贫的情况,也了解到了柳中社的消极情绪。

     扶贫先扶志,潘磊决定帮助柳中社重拾信心。

    “老柳,听说你是个养羊的行家哩,附近的村民都找你学习经验。”“那是,别人养不活的羊,送到我这,两天保准治好。”在探讨养羊技术时,平时少言寡语的柳中社,话竟然也多了起来。攀谈中潘磊发现,多年的养羊经验,柳中社摸索出了不少养羊技术,其实只要他能树立信心,通过养羊脱贫致富并不是问题。但柳中社有心结,他一时提不起心劲,于是潘磊隔三岔五地到柳中社家中走访,鼓励他重新创业。

    慢慢地,柳中社跟潘磊熟识起来,也喜欢跟潘磊说些心里话。“潘书记,不是我懒不想干活,关键是我现在欠了一屁股债,根本没钱投资了。”听柳中社这么说,潘磊心里有底了,他向柳中社承诺道:“老柳,钱的问题我来解决,你干不?”“只要有钱买羊苗,我保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听了潘磊的话,柳中社心里也有劲了。

    马上办,抓落实。潘磊把对柳中社的承诺记在了心里,也落实在行动上,他梳理相关扶贫政策后,立即推荐柳中社申请了直投扶贫“政融保”贷款,不仅不需要担保,无抵押无利息,并且养羊还有保险,减少了养殖户承担的风险,这让柳中社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潘磊告诉他贷款的事有了眉目时,柳中社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表,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颓废和失落,而是浑身充满了干劲。

    5万元,能买一百多头羊苗,一年下来,至少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呢!蹲在羊圈旁吞云吐雾的柳中社,心里正盘算着先建一个200头规模的羊圈,然后再一步一步扩大规模,到时还能带领全村一块发家致富。

    其实,这也是潘磊的愿望和规划。杨李村是包公庙乡最偏远的村庄之一,下辖4个自然村,共有1000多人,其中贫困户19户,33人,其中大多为因病至贫。

    潘磊认为,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要想杨李村的群众真正摘掉贫困帽,绝不能“帮、靠、要”,而要发挥群众自身的主动性,发展自身生产力,变“输血”为“造血”,才能让群众更有干劲。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