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寻常的周一早上,同事悦姐点名签到后急匆匆地请假出去了,我以为是她家中有啥急事儿。第二天才知道原来是她帮扶的老赵家发生了意外。老赵家经济条件不太好,三间草房,家徒四壁,性格木讷,好不容易娶了媳妇儿,但是精神有问题,生了三个孩子,好在孩子都还健康,全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没有劳动力。老赵10岁的儿子不小心被棍子扎伤了眼睛,情况危急,老赵一时慌了神,急忙打电话向悦姐求助,悦姐赶忙和老赵带孩子去了医院。由于救助及时,孩子经过治疗并无大碍,但是一共花了近万元医疗费,这个数字在我们大多数人听来不是大事儿,可对老赵一家,这可是天文数字啊,满脸愁苦的他在墙角抽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悦姐一看这情形安慰他说:“老赵啊不要发愁,国家的新农合能报销不少,孩子的伤属于意外伤害,国家为贫困户投保的小额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还能报销很多,我帮你办手续,你专心把家里里里外外照顾好就行了。”老赵不好意思,直念叨“你工作忙咋能老耽误呢”。后来,经常看到悦姐来去匆匆,因为老赵不识字又比较木讷,手续都是悦姐帮忙办的,最后新农合报销了5000多,保险公司理赔2000多,老赵最后花了2000多,老赵一家对悦姐感激的说不出话。
在草庙村,还有很多的“老赵”,有的因病、有的没有劳动力,有的缺资金,他们的困境让从事帮扶工作的法院干警真切的感受到难以言表的辛酸,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民生问题,是阻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拦路石。扶贫一定要扶到人身上,脱贫脱到人头上。总书记多次要求扶贫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南召法院院党组组织干警深入崔庄乡草庙村进行一对一帮扶,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村级基层组织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收入结构单一,群众缺乏理财意识……这些都是扶贫驻村工作队总结出来的制约草庙村精准脱贫的瓶颈。草庙村距离县城不远,但因病、伤残、智障等原因造成劳动力匮乏,导致家庭普遍贫困。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通过村民自筹、到户增收、银行无息贷款等形式,让村民通过发展养殖种植项目等形式提高经济收入,达到脱贫的效果。虽然干警手头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但一想到帮扶对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需求,就利用休息时间奔赴贫困户家中竭尽所能帮他们做实事、做好事。
2016年,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和村民自己的努力,草庙村已经有49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大多是通过发展养殖种植项目实现的,老王就是其中一员。
老王住在草庙村丁沟组,该组饮水困难,全组只有一口井。发展种植项目不贴切实际,帮扶干警小张结合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思路,决心做好贫困户的“小郎中“,对症下药,开好药方,针对老王家因病、缺资金的实际情况,和他商量研究脱贫对策,最后决定利用到户增收款发展养羊项目来脱贫。从建羊圈到买羊羔,从争取增收款到筹集剩余款项,小张每一步都紧跟推进,不让老王花冤枉钱,走冤枉路,及早踏上脱贫之路。现在,经过一年时间,老王从当初的40只羊已经发展到70只羊,羊圈也从一个变成两个,虽然养羊还需要买玉米,花不少钱,但是老王一家对未来的小康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到今年冬天卖掉一批羊就能过个好年,来年的生活也有了指望。
还有很多干警,他们为老人干农活、给小孩送玩具;他们帮病人寻医问药,送去衣服棉被;他们为贫困户提供法律咨询,提出解决办法。
从前的草庙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现在的草庙水泥路通到门口,垃圾桶摆在路旁,文化广场上有健身设施、主干道旁有排排路灯,村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扶贫工作是平凡而艰辛的,没有闪烁的霓虹,没有鲜花掌声,不需要豪情壮志的语言,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却需要我们像烛火一样,默默燃烧自己,点燃贫困家庭的希望之火。扶贫需要从内心深处感受贫困户的疾苦,像耶鲁村官秦玥飞那样,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青春,埋下理想。
对于法院人,对于草庙人,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最好时代,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奉献给最伟大的事业,与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共鸣。我相信,有了中央决策部署和殷殷期盼,有了县委县政府和院党组的有力领导,有了干警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通力合作、乘势而上,就必将取得草庙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最终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次新的长征路,这条路上有你,有我,有我们。让每一个贫困户踏上小康之路,实现一个不能少一户不能落,是承诺更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