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数字背后的笃行明志

——记郑州高新区法院优秀审判团队金融审判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7-12-21 15:30:38


    12月中旬,郑州第一场雪如期而至,在大家都在刷朋友圈分享雪景的时候,在郑州高新区法院的412办公室里,所有人员或整理卷宗,或敲击键盘,他们似乎并不关心窗外的风景,每个人都忙碌的顾不上抬头,刚开完庭回到座位的陈晓菲法官顾不上休息,拿起桌上的卷宗,开始为下一场庭审做准备。

    在郑州,郑州高新区法院管辖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东新区三个区域内金融机构相对集中,金融纠纷案件数多年来高居不下,依照新一轮司改精神并按照院党组确定的案件“繁简分流,类型化管理”的审判布局需要,高新区法院于2016年8月成立了金融审判工作室,由研究室主任陈晓菲兼任金融审判工作室负责人,该工作室由陈晓菲与党组书记、院长靳四梅,审管办主任刘学共同组成合议庭,配备6名书记员开始办理金融类案件。此举即有效减轻了原有审判庭的诉讼压力,也落实了院庭长带头办案的相关要求,经过一年来的逐步探索,金融审判工作室逐渐建立了流程化、规范化、前瞻化的创新工作机制。

    截至2017年12月15日,金融审判工作室已受理各类金融案件5653件,结案4011件,其中靳四梅院长个人承办案件近百件,办理案件数接近其他兄弟法院一线法官。

    “因为案件量巨大,如果沿用以往的办案模式,根本不可能完成审判任务。我们就是要向改革要效率,通过繁简分流破解案件多难题,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我要求每位干警尽职尽责,统筹有序,尽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金融审判工作室负责人陈晓菲说。

    利用“内部挖潜、外部借力”向质效宣战

    创新审判模式 节约司法资源 根据金融债权案件的共性要素,类型化后更加方便诉讼和审判,有利于办案人员总结金融案件类型特点,把握案件审理重点,提高审判效率。其次案件有了甄别机制,过滤掉了许多可以调解或者不宜进入诉讼的案件,使真正需要裁判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适时减轻了法官的负担。

    加强诉调对接,建立纠纷化解多元化机制 陈晓菲法官带领团队,为促进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根据案件诉求,争议焦点的相似性,实行“法官工作室+诉调对接团队”审判模式,集诉前调解、社会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志愿者调解等多种调解形式于一体,利用多元化纠纷调解平台,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化解金融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从调解到保全、鉴定、速裁和审判“一站式”服务,适用简易速裁程序和司法确认方式全面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外部多方借力 破解案多难题 向其他庭室借力,金融审判工作室如遇大批量案件集中开庭,原合议庭成员会提前协调其他庭室的法官组成多个合议庭进行庭审;向社会借力,借助青年律师志愿者,行业志愿者,实习大学生的力量,将工作内容中某些环节,例如邮寄文书,回执查询,整理卷宗等非核心环节工作分解给他们,可以缓解部分工作压力。

    运用“繁简分流 化繁为简”让审判提速

    金融审判工作室的案件类型总体上分为金融借款和信用卡两大类,通过一年的实践,该工作室将信用卡案件再次剥离,学习深圳福田法院信用卡案件的成熟经验,批量案件一次性处理。制作集团诉讼开庭笔录、判决书模板和表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法院审判的工作量,现在庭室的信用卡案件只有一名书记员负责就能完成整个流程。其余案件进入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后,经过诉前调解阶段的有效甄别,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第二次繁简分流,对于法律关系简单、双方争议不大且争议标的额在十万元以下的案件,采用小额速裁程序或者简易程序,一般当庭宣判;对于法律关系清晰、双方争议焦点明确的案件,采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团队审理;对于发回重审、新类型和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由金融审判团队组成合议庭审理;对于再审案件,则由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副院长担任承办法官、审判监督庭配合组成合议庭实行精准审理,作为典型案例指导类案审判。

    流程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让团队发挥办案快捷优势

    陈晓菲法官介绍:“针对部分类型化案件,我们将公告时间,邮寄时间,开庭时间,保全时间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对案件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案件正常审理的情况下,完成院里每一季度结案率的考核目标。 另外,针对金融类案件诉讼量大的特点,我们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制作了不同的文书模板,既规范了裁判文书,又提高了诉讼效率。”

    团队虽只有一名主审法官,但陈晓菲法官要求每一位书记员都要以一名法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次改完判决都要集中部门人员进行讲评,把每一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沟通,庭室每个书记员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法官每次讲解判决的注意事项,还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在每一个早例会,陈晓菲法官不但强调工作作风和纪律,更强调职业道德,职业风险,树立正气,防患于未然。正是这样的鞭策,才打造了如今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队伍。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并能够为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光和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 增强工作前瞻性

    据介绍,该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年初陈晓菲法官都会组织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邀请辖区各金融机构代表参加,详细掌握金融案件类型,预测阶段性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数量的同时,制定工作规划。在座谈会上,针对不同时期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向金融机构提出司法建议,完善诉调对接工作。如2016年召开座谈会时,针对金融借款合同的签订,法院建议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提前与服务对象约定如遇纠纷进入诉讼程序的地址确认书,被辖区内很多金融机构采用,有效解决了部分送达难问题。今年又将诉讼工作向前延伸,建议金融机构在纠纷形成时,采取公证、民调等五种分流方式解决纠纷,为金融机构解决纠纷拓展了思路。

    在靳四梅院长带领下,金融审判法官工作室面对激增的工作量,没有畏惧,积极作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效率,不断提升司法能力,规范司法行为,努力提升审判质效,为辖区金融市场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