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扎根基层,服务于民

——记息县人民法院东岳人民法庭庭长姜辉

  发布时间:2017-10-24 09:59:38



    在今年6月30日全市法院七一晚会上,全国模范法官姜辉为大家带来的《朗读者——陪伴》感动了许多人。他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向父母家人告白,这是一个扎根基层32年的老法官第一次将内心对家人的愧疚展现在大家面前。

    姜辉,1984年到法院参加工作,自此与基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在路口人民法庭、夏庄人民法庭、东岳人民法庭工作,工作地点一个比一个离县城远,不知不觉就这样过了32年。院党组曾多次找到姜辉谈话,要将他调回县城工作,而姜辉却都拒绝了这样的机会。

    他留在农村的这32年,更多的是因为感情。他割舍不下这里的天,这里的地,更割舍不下这里的老百姓。他已经把自己深深地融化在了这片土地。

    农民法官

    姜辉现任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东岳法庭庭长。在法院工作的这32年来,姜辉审结各类案件5200多起,平均两天审结一起,80%以上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其所带领的东岳法庭审判团队工作绩效总是名列前茅。

    万名当事人,没有缠访缠诉,更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判不当而引发“民事转刑事”的案件,和人民群众建立起了真正的鱼水情,老乡都亲称他“老姜,一个农民法官”。

    姜辉常说:法官不是官,百姓头上天;农民难得打官司,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闹上法庭的,绝不能让人民群众在法庭受到冷落。在农村看似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我来说没有小事,能为他们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我心里特别踏实。

    姜辉了解农民,他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清楚自己该为他们做什么。作为一名乡村法官,他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每到田间地头,看见谁都聊两句。

    农村生活,条件简陋,姜辉却一点也不觉得苦。他爱这里平日的冷清,爱这里夜晚的寂静,爱这里集日的喧嚣,更爱这里朴实热情的老百姓。因为深爱,所以坚守。

    作为一名法官,姜辉始终牢记自己工作在农村,面对的是农民。开庭时,姜辉往往在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后,再解释一下,“你对我们处理你的案件有没有意见”,这样农民群众一听就明白。

    多年来,姜辉还养成了一种习惯,案件总在逢集时开庭,纠纷尽量到百姓家中化解,农民诉苦百听不烦。姜辉说:“选在逢集时开庭,农民就可以在赶集时顺便来庭里把自己的事给办了,免得他们为了开庭再多跑一次。赶在农忙时,我们就直接去他们家门口,当场就给他们调解。要是双方当事人离得比较远,我们就去庄子比较中心的地方,把当事人都叫到一起,搬几个凳子就开庭,村里的老少爷们也在旁边听,你一句、他一句,也有利于我们了解案件的实情,方便农民诉讼,还可以现场普及法律。”

    牢记使命

    姜辉每天生活轨迹很清楚:早上,6点多起床打扫庭院,逢集开庭,背集下村巡回审判、回访当事人,晚饭后在集镇上或田间散步,找老百姓唠唠嗑。但凡外出,他就会在法庭门口挂上去向牌,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

    姜辉注重公正执法环境的营造和清风廉政形象的维持。为了避免关系扰案,扎根乡村30多年期间,姜辉始终秉承不吃请,始终保持中立角色。

    在办案中,姜辉常常坚持“法官既要执法公正,也要执法有情”的理念。有些案件虽然审结,法官职责已尽,但当事人遭遇的苦难、无助的眼神和家徒四壁的惨状,却一直让姜辉挂心。他常常尽己所能,向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汇报相关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低保等。“老百姓不容易,我觉得能为他们办点事儿,心里更踏实。”姜辉如是说。

    正是由于姜辉紧密联系群众,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情感上充分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认同,因此在一个法庭工作时间长了,老百姓对姜辉有了感情,见到姜辉,多喊“老姜”,很少喊他庭长的。在村民眼里,法庭就是乡村的一部分,而老姜就是“公平”的代名词。小纠纷、小矛盾,他们都爱找老姜来评个理,心里有个疙瘩、赌个气也都爱找老姜絮叨几句。在村民们眼里,老姜就是个自家人,是自家族里的长者,他的话,总有道理。

    姜辉说:“我在农村干惯了,我喜欢和这里的老百姓打交道。这里的老百姓都特别实在,也特别热情。我觉得能为他们办点事,有成就感。”时间长了,他和当地群众就像是一家人。姜辉说:“老百姓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老百姓。将来退休,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在村里当个人民调解员,跟老百姓唠唠嗑、评评理。”

    初心不改

    说起妻子和家人,姜辉心中也是既感激也愧疚。

    由于妻子身体不好,父母也已年迈,儿子上初中时因无人看管,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姜辉也感到自责。为了弥补对家庭的亏欠,他把儿子从县中学转到乡下,原本想好好辅导一下儿子的学习,可没想到,他因为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儿子非但没有得到更多的照顾,倒成了法庭的看门人。有时候连吃饭都只能自己到食堂买,甚至啃方便面充饥……

    小时候的姜山,对父亲也不很理解,对父亲也有抱怨。

    姜辉的儿子小姜现在广东海关工作,也已成家立业。小姜曾向采访他的记者透露自己多年的心事儿:“当初爸爸把我带到农村上学的时候,觉得很幸福,因为能和爸爸挨得很近,能和爸爸天天在一起了……小时候常埋怨爸爸忙,现在我也上班了,忙起来也很少回家,对爸爸就更多了一些理解,如果爸爸还想继续在基层干部去,我会支持他的……”

    现在,儿子远在外地工作,而老姜仍坚守在基层人民法庭,一忙起来,也是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但作为妻子的范培荣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仍然默默操持着家务,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牵挂着儿子的工作生活。老姜虽然很忙,当他回到家里,也会出去买买菜,帮妻子做做家务等,遇到重大节假日,老姜也尽量抽时间陪伴妻儿出去旅游逛逛,尽量弥补对于妻儿的亏欠。

    近年来,姜辉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国家级荣誉2项;河南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十大人民满意法官、河南省最美乡村法官、个人一等功、三等功等省市级荣誉10多项,他所负责的法庭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所在的东岳人民法庭被最高院授予集体一等功。

    在众多荣誉面前,姜庭长并没有迷失自我,在老百姓眼里,姜辉还是那个能聊天、常带着笑的“老姜”。姜辉作为院党组成员,院里给他在办公楼上配了办公室,可是姜辉经常不用,他还是喜欢下乡,和老百姓在一起。

    当笔者再次拨通姜辉的电话,想约他谈谈近两年的工作时,姜辉却在电话里一再强调:我就是个普通的法官,平常就是办案子,和老百姓在一起,没啥特别的。正要多说两句,姜庭长就被群众喊走了,他匆匆挂了电话,又投入了另一场“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