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话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让很多人都想象着撬动地球的辉煌。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诠释了我国法治环境下正义的概念:公正、廉洁、为民,这是我们司法工作的支点。如何做到公正、廉洁、为民,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去年以来,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大胆尝试、敢为人先,推出了“简繁分流”的审判改革,念好“简精专”三字经,让简案“加速”,为繁案“问诊”,使审判“专业”,找到了一个能够撬动公正与效率的支点:
2016年,该院立案案件10443件,审结9889件;2017年前5个月,审结案件6700余件,同期增长1000余件。简案结案时间平均在27天,最快的一天结案,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发改率明显降低,法院公信力显著提升。2016年,该院荣获全省先进基层法院,在河南省政法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在全省164个基层法院中名列第八。
这组数据,是睢阳区人民法院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司法改革的成绩单。
“繁简分流”先行一步,简案审判驶上“快车道”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当前已经进入诉讼爆炸时代,案多人少导致案件拖延和司法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成为当前制约法院工作的一个严重障碍。
睢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慎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我院受理案件6000余件,2015年受理8000余件,2016年受理1万余件,2017年前5个月已经受理案件6700余件,全年将突破1.3万件。拿2016年的案件来说,我们法官人均审案要在200多起,同时,每起案件要组成由3个人参加的合议庭,人均参与办案600多起,每个工作日平均3起,法官疲于应付,根本不能沉下心来精耕细作,确保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一种奢望。”
如何在案件持续大幅上升背景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平衡?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需求?必须进行‘繁简分流’审判改革,努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这是该院党组一班人达成的共识。
随后,院党组对近几年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基层法院的案件大多案情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扎实有效,民间借贷案件占所有民商事案件的三分之一。经过多方调查研判,他们认为有70%甚至80%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不需要案案组成合议庭过堂审理,而剩下20-30%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则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精审,严格司法,确保公正。
为了更好地实行专业化审判改革,推进“类案分流”,今年4月,张慎祝院长亲自带队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和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法院学习“繁简分流”的经验。
“司法不仅要公正,还要有效率。群众打官司时,更希望能够方便、快捷,如果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过高,同样有悖公正。因此,我们决定在‘繁简分流’上先行一步。”张慎祝说。
今年2月份,刚满20周岁的王某从永城来到市产业一体化示范区一工厂打工。这天夜里,王某去网吧玩游戏。上网时,他看到一苹果6手机在桌子上充电,便心起歹意,将手机盗走,但由于心中胆怯,始终没敢使用和出售。
看守所是个“染色缸”,必须尽快办结此案,避免交叉感染。刑事速裁合议庭主审法官朱国强了解此案后,迅速与检察院沟通联系,提前介入,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9天时间。因为王某是初犯,且没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被单处罚金5000元。
王某的父母从看守所接过儿子后,对朱国强一再表示感谢:“没想到法院办得那么快。孩子如果关押时间过长的话,在看守所里很可能学坏,这对孩子将是一种毁灭性打击。谢谢你们!”随后,王某被父亲带到上海打工。
今年4月份,宁陵县在商丘打工的农民工李某因醉驾被提起诉讼。朱国强从受理此案到判决,仅用了4天时间。
“刑事速裁合议庭运行以来,已经受理危险驾驶、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各类刑事案件157件,目前已全部审结,平均审理期限为15天,最快的案件4天结案,比分流前缩短近30天。”朱国强自豪地说。
小额速裁合议庭主审法官张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庭已经立案422起,结案290起。这些案件,送达传票后7天内审理,全部在一个月内结案。
“原来我办理的都是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大案,现在办理的都是标的1.5万元以下的案件,诉讼费只有25元。但是,我们小案不小看,对每一起案件都非常重视。”刚与审判员李华伟一起从宋集镇送达回来的张敏告诉记者:“我们人手少,就充分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再通过微信将应当给付原告的款项转过去。因此,当庭立案、当庭履行、一天结案的案件非常多。”
“繁简分流”,让睢阳区人民法院尝到了甜头。2016年,该院受理案件10443件,审结9889件,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6年,案件调解率50%,今年前5个月,调解率达56%,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二八定律”威力凸显,审判质效实现“加速度”
张慎祝认为:“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但是也不能忽视效率,要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重视司法效率,以投入尽可能少的司法资源取得尽可能多的诉讼成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平衡。”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睢阳区人民法院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为“繁简分流”试点单位。
去年下半年以来,睢阳区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刑事速裁、小额速裁、民商事速裁、交通事故速裁、行政速裁、小额速执等11个速裁、速执团队。相继成立了企业破产、环境资源、民间借贷、保险合同、交通事故等专业合议庭,把商品房买卖、金融借款、建筑工程合同、各类票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赔偿纠纷等纠纷全部归口审理,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去简存繁,全面实现繁案精审,专业审判。
至此,全院“繁简分流”审判模式更趋成熟。
该院党组“繁简分流”的初衷,就是“二八定律”,即利用20%的审判资源办理80%的简易案件,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审判效率;利用80%的审判资源办理20%的疑难复杂案件,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提升审判质量。
该院副院长王启峰告诉记者:“使用少数审判力量快速处理简单案件,为更多的法官减负释压,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去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最终实现简出效率、繁出精品的目的。”
为推进“繁简分流”,科学调配和高效运用审判资源,该院根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等因素,选择适用适当的审理程序,规范完善不同程度之间的转换衔接,做到了该繁则繁,当简则简,繁简得当,进而合理优化审判人员力量,打造审判工作良性循环模式。
他们在立案环节便对案件进行甄别分流,立案庭立案审查时,除依法适用特别程序的诉讼案件外,民事诉讼案件一般登记为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对被告人认罪、认罚,在三年以下量刑的刑事公诉、自诉案件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对执行标的在五万元以下,被执行人到庭的执行案件一般适用简易程序。简单易执的案件集中交由适用简易程序的速裁庭快速审理,疑难、复杂案件交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审理。在审判中,如果案情发生变化,审判法官应当及时变更审判程序。立案庭在立案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将案情简单的民事案件交由诉前调解工作室和诉保对接工作室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由立案庭出具民事调解书。
据王启峰介绍,他们设立了11个速裁速执团队,加上一样纳入“快审车道”的7个基层法庭,主审法官达29个,占全部一线员额法官的80%,并按照1:1:1的比例配置审判力量,快速、高效审理速裁案件,按照审判法官的专业技能优势合理分配不同案由的速裁案件。
“没想到法院立案后,才几天时间就把我和对方的矛盾给化解了,真是太神速了!”5月28日立案,5月31日已经结案的当事人马某高兴地说。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2013年,被告刘某因做生意借原告马某60余万元,约定利息,后经过偿还部分本金和利息,多次换借条后,尚欠余款30万元,但马某在几年内多次催要无果。今年5月28日,马某到睢阳区人民法院申请立案。
此案被分到刚刚成立的民商事速裁第一合议庭主审法官耿伟亚手中,他接手此案,发现原被告是亲属关系,虽多年欠款未还,原告也未提起诉讼,亲情尚存。为了达到社会更和谐的目的,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他决定利用原被告的亲情来说服当事人。
5月31日,通过耿伟亚的耐心劝说和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原告撤诉。
这个案件,仅用了4天时间便调解结案。
“繁简分流”后,刑事速裁合议庭有主审法官1人、法官助理1人、书记员1人。朱国强说:“虽然案多人少,但案件分流后,并没影响办案质量,且减少了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的羁押时间,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
交通事故速裁合议庭主审法官杨晓红告诉记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很大部分实现了当月开庭、当月结案,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更经济便捷的法律服务。“按照法律规定,速裁的审限期为90天,而我院的速裁审判团队及时立案、及时调解、及时结案,把审限周期严格控制在30天以内,目前的办案时间人均27天,有效减少了案件在法院内部的流转环节,使得诉讼程序更为快捷、便利。”她说。
由于简单案件快速办结,当事人迅速拿到裁判结果,当事人投诉明显减少。同时,由于法官办案责任落实、管理规范、监督到位,快办案也保证高质量,服判息诉效果尤为突出。
“精准把脉”复杂案件,筑牢案件质量“防火墙”
王启峰说:“案件分流后,办理复杂案件的法官就成了‘主治医生’,对每一起案件能够做到‘把脉问诊’、‘精雕细琢’,在审理案件中,能坚持做到不枉不纵、罚当其罪,使一起起疑难复杂案件迎刃而解。”
今年4月24日,该院少年庭审结一个横跨五省、涉案100余万元的套取银行卡诈骗案,该案涉案6人,5名福建人,1名安徽人。
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以来,该团伙在商丘到处以考察饭店生意为名,利用改装后的POS机,窃取叶某、陈某等489名顾客银行卡信息并复制后实施诈骗。案发时,这伙犯罪分子已经使用82名被害人的银行卡,先后在山东、福建、河北、浙江等地盗刷或盗取,金额达117万余元。
今年4月24日,法院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6名犯罪分子分别被判处18年至10年的有期徒刑,并分别被处罚金15万元至5万元。
办理该案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庭长杨建波说,此案件是我市法院办理的涉案范围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系列高科技犯罪案件案件。在审理时,面对厚厚的卷宗、大量的数据和新型的犯罪手段,杨建波带着办案人员一点点深挖线索,以最有力的证据,成功将该团伙犯罪分子定罪量刑。
杨建波说,这还不是最复杂的案件,他们办理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293个案卷就装了满满一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刑事司法公正的关注程度和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要求案件审判正当合法,还期待裁判合情合理,符合社会不断进步的正义观念。杨建波说:“‘繁简分流’后,我们有了更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审阅案卷,能够严把证据关、程序关、审判质量关、案卷质量评查关,做到以庭审为中心,认真审核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审慎认定案件事实,既避免了量刑畸轻畸重问题,又避免了法定审理期限超期的现象,真正筑牢了案件质量‘防火墙’,让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去年,他们在审理一起涉案8人的组织卖淫和协助组织卖淫案件中,面对厚厚的案卷,在国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情况下,谁是组织者,谁是协助者,这对科学量刑至关重要。而组织和协助组织,又在案件中相互包含、相互交融,很难甄别。
为此,办案人员从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着手,反复阅卷,吃透案情,开庭时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对案件证据一一质证,不先入为主,不偏听偏信,仔细推敲,去伪存真。最终,8名案犯分别被判处10年至5年的有期徒刑,当事人无一异议。
“由于案件质量的提高,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大幅上升,我们今年以来已经审结47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无一发还、无一改判,涉诉上访现象大幅减少。”杨建波说。
“专案专审”优化资源,专业案件挂上“专家号”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让专业的法官审理专业的案件,审判职能的专业化无疑是提升案件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简繁分流”的同时,除了刑事速裁庭、民商事速裁庭、小额诉讼速裁庭,该院还设立了较为专业的交通事故速裁庭、打击拒执犯罪审判庭、家事审判庭和环境资源庭,专门负责审理专业案件。
家事纠纷特殊而复杂,涉及身份、财产、情感、伦理等多种关系,需要根据家事案件独有的特点,建立与之相对称的专门机构和诉讼程序。为更好地促进家事纠纷和矛盾的解决,2016年6月,该院成立了家事审判合议庭,又于今年2月成立了家事审判第二合议庭。截至5月23日,两个合议庭共受理家事类案件361件,调撤率达到90%以上,服判息诉率95%以上。
在设立2个家事审判庭的同时,该院还设立了防家暴中心、心理咨询室、家事调解室等附属设施,家事审判庭的建设突出了温馨、和谐,无时无刻散发着“家”的味道,让双方当事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法律,而是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双方的怨气、烦恼、愤怒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消减。
在工作中,从事家事审判的法官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家事纠纷调解新途径,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2016年12月,该院用三天时间调解结案全省第一例网上立案的离婚纠纷案;今年2月,发出了全市第一份“人身保护令”,禁止丈夫对妻子实施家暴,禁止骚扰、跟踪、接触妻子及其近亲属。同时,在全市首创了“离婚证明书”制度,方便当事人在离婚后办理买房、贷款等事务。
家事审判二庭庭长杨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已经审理涉及赡养、抚养、彩礼纠纷等家事案件111件,判决不到10件。已经怀孕几个月的她开玩笑地说:“家事案件大多是家长里短,我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当事人当‘和事佬’。我的胎教就是听人家夫妻吵架,孩子生下来都能当调解员。”
打击拒执犯罪审判庭,是全市法院系统成立的第一个专门做“老赖”饭的审判庭。据庭长李艳霞介绍,今年以来,该庭已经结案32件,判决6件,网上追逃4人,两个“老赖”被判刑。她说:“以前‘老赖’对法院满不在乎、置之不理,现在看真能判刑了,纷纷主动履行义务,带动了一批重大疑难案件的执结,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为基本解决执行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为了更好地实行专业化审判改革,推进“类案分流”,今年4月,王启峰带队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和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法院学习“繁简分流”的经验。回来后,他们又针对近年来受理的各类案件数量逐一进行梳理,将不同类型的案件合理进行分配,在专业化审判分案的基础上,运用民间借贷、借款纠纷等通常案由调配分案,填补各审判庭分庭不均等的现象,防止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使各审判庭均达到“满负荷”运行的态势。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改革理念,在睢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得以验证,由于审判团队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运行规范,法官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当事人满意度、司法公信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实践证明,‘繁简分流’使办理的简单案件‘短平快’,复杂案件‘精准稳’,是对案件审理快立、快审、快结的有效探索,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通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张慎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