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有效处理矛盾纠纷,荥阳市人民法院结合实际,推出“四心”工作法,解决信访“疑难杂症”,全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听心声。实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既是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渠道,也是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完善院长接待制度,规定院长、副院长及其他班子成员每月固定时间轮流接待,坚持开门接访制度,通过接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敞开信访大门,倾听群众心声。
二是调心态。针对信访群众求助、造势、从众、不公、侥幸、偏执、惧讼、宣泄、逆反九大心理,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既要做接访者又要当心理医生,把准心脉,有的放矢,及时调整群众心态,防止矛盾进一步扩大。
三是解心结。解“结”的过程大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信访工作人员注重方法,加强沟通,找准信访人的信访症结和需求。注重了解当事人的工作、家庭、人际关系、阅历、脾气性格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捕捉对方的思维、心态、情绪,掌握其真实想法,找准谈话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寻找共同语言,激起共鸣,为最终解开“心结”铺平道路。
四是暖心窝。深入落实“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理念,让群众畅快出气、快速解气、便捷顺气,缩短了办理周期,降低群众信访成本,真正做到“信无大小有人管、事无新旧有人盯”。提倡“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句话语暖心、一片诚心办事”,使信访人一进门就会融入良好的氛围中,平和当事人心态,达到当事人愿讲真话,敢讲真话,接受谈话的目的,从而实现案结事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