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民事案件涌入法院。面对此类案件涉执行多、人难找、财产难查等问题,温县法院依托社会联动,不断创新执行方法,执结了大量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执行的力度、速度与温度。今年1月以来,该院共结案2436件,实际执结809件,实际执结率达33.2%,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解决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党委领导、社会各界支持。温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执行攻坚领导小组,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联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实施意见》,要求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明确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标准;规范了拒执犯罪的立案程序,使打击拒执犯罪操作更加明确、实施更加顺畅。此外,县委政法委还协调县公安局抽调10名辅警与执行干警一起深入执行一线,协助法院做好看押、拘留等工作,妥善处理执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协调县机关事务局,为法院增加3辆汽车用于执行工作。随后,该县综治办、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执行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涉企业、村委会和公职人员执行案件的攻坚,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参与”的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我们将加大执行力度,坚决打击‘老赖’,让‘老赖’无计可施、无处可逃、寸步难行!”在今年温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县法院院长许红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
此后,温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共同出台了拒执罪追究的19种情形;法院成立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指挥长,党组副书记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和办公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执行人员采取“凌晨执行”“夜间行动”“假日突袭”等方式,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树立执行声威。法院刑庭法官与执行干警密切配合,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对被执行人的整体资料和还款能力作出合理评估,对构成拒执罪的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结案。今年前4个月,该院共对60名被执行人作出有罪判决,拒执罪判决数位居全市法院第二。
温县法院还通过电视台、LED显示屏、广场展板、流动宣传车、微信等平台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组织干警走上街头,发放执行宣传资料、张贴公告,让群众熟知打击拒执犯罪形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等,震慑拒执行为,维护社会诚信。此外,该院还充分运用法院微信工作平台、手机用户推送执行工作动态,发送“老赖”名单,广泛宣传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的举措和成效,敦促被执行人主动还款,压缩“老赖”生存空间,提高执行效率。
面对执行案件基数大、执行力量薄弱的情况,温县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积极打造“三级”繁简分流办案机制,通过科学分流、精准施策、合理优化执行力量,促使执行工作良性循环。该院建立了执行案件诉调对接中心、简易执行组和执行攻坚组,由简到难执行案件。首先通过申请执行前分流,立案前先通过立案人员对当事人进行疏导和敦促,或发挥民调人员对矛盾纠纷熟悉的优势,促进快速执结、源头化解;对调解不成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综合案件难易程度对案件进行分类,将其中简单易执的案件集中交给由年轻干警组成的简易执行组负责快速办理,将疑难复杂案件交给由执行经验丰富的老法官组成的执行攻坚组办理。
“根据规定,财产保全阶段控制的财产足以清偿债务的案件;办理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案件;经网络查控系统查询银行存款足以清偿债务的案件;当事人提供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并足以清偿债务的案件等,都属于相对简单的案件。而复杂案件是指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有财产但暂时无法处置;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且无存款可直接执行;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矛盾尖锐;需要追加被执行人;财产拍卖难以及时变现等类型的案件。”温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刘长河介绍。
“县法院推行的执行案件繁简分流,使办理简单案件‘短平快’、复杂案件‘精准稳’,是解决执行难的一项有效探索。”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玉琴在听取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
“在这里,我要用最古老的礼节——叩拜,向你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近日,温县北冶村村民李某给温县法院送来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执行干警的感激之情。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写感谢信的人是一起案件的被执行人。
温县法院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执行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规范财产处置、规范执行案款管理、规范终本审批等制度,大力加强执行工作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了执行案件立案审查、批转交办、跟踪督办、结果答复、回访检查、结案销案等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办理期限、办理要求和办理责任,并按照程序规范要求实行严格管理,全程跟踪督办,形成案件管理长效机制,干警的办案水平和队伍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
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执行力度、速度与温度中感受到太极拳乡法官的公正廉洁、高效为民,使群众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是温县法院孜孜以求的目标,也将成为太极拳乡的一张美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