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他是这样的人!

——记夏邑县法院优秀军转干部、老法官李伟同志

  发布时间:2017-01-04 09:38:56


记者手记:

    夏邑县法院李伟法官在临近退休前两个月,因办案延误治疗,导致双目失明。听说李伟的事情,似乎不太可信,一个人,何以为了工作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置于度外,以致如此?带着这样的疑虑,我们走近他,去追寻支撑他二十八年法官生涯的精神支柱和道德信条。

    在当事人的眼里,李伟是一位公正廉洁的好法官;在律师眼里,李伟是一位品质优秀的司法工作者;在同事眼里,李伟是一位作风过硬的好同志;这些不同角度的评价,似乎不足以表现李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但这些评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始终坚守着一个高格的信条:做人要尽责,做事要完美,不达目的,决不退却。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军人的作风,这是一种军人的情怀,这是一种军人的气质。

不出所料,查阅李伟的档案,他曾经在西安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服役,是一位有着十一年军龄的军转干部!

    一日从军,军魂入骨,军装是一个真正军人永远也脱不掉的皮肤,誓言也早已溶入血脉,始终在胸中激荡回响,激励着不变的军人情怀,演绎出退伍不退色的军人风骨。李伟就是这样的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伟的品质里,最突出的就是干什么都不服输,不向困难低头,永不言败的军人血性。

    1988年,李伟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夏邑法院工作。先后从事5年基层法院工作,6年执行工作,3年行政审判工作,14年民事审判工作。28年的司法历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作风,心中有信念,做事有标准,做人有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伟现在的同事,民二庭庭长王卫东还记得李伟刚进入法院时的情景,那时的李伟只有三十二岁,英俊挺拔,雷厉风行,干工作很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那时候,夏邑法院的基础设施差,别说是汽车,就是摩托车也没有几辆,平时办案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很是辛苦,但李伟总是挑最繁重的工作干,从不计较。一次,法院要到安徽亳州执行一起案件,跨省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需要骑自行车来往,很多年轻的同志都望而却步,但是李伟却主动请缨,骑行十几个小时,顺利完成任务,回来时屁股磨出了血,和衣服粘在一起,他却毫不在意。

    夏邑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朱勇,曾经是李伟多年的老搭档,感情深厚。每次和他外出执行案件,李伟总是既讲政策,又讲方法,更坚持原则,很多棘手的案子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顺利执行。执行局的同志们都说,再难办的案子只要有李伟在,我们心里都踏实。车站镇有个老赖,绰号“蒋门神”,体重二百多斤,骄横剽悍,凭着一身蛮力,对生效判决拒不执行,办案法官多次无功而返,法院领导决定派李伟去执行拘留措施。在出示法律手续后,李伟先礼后兵,释法说服,但这老赖打定了对抗到底的念头,根本不把李伟放到眼里,态度十分蛮横,认为李伟也不过是走个程序,做个样子。没想到李伟见说服无效,就一个健步冲上去,一招缠腕擒拿将其制服,扭上警车,押解回院。看热闹的群众都高兴的说:“这次,蒋门神是遇到武松了!”极大的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凭着优秀的品质和过硬的作风,李伟在不同的司法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1999年,走上行政审判工作岗位。岗位变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李伟自我加压,不断如饥似渴的学习法律知识。李伟的爱人范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的家里其乐融融共进晚餐时,李伟还在办公室查阅资料,捧着法律文书斟词酌句,多少个节假日,李伟都是在办公室研读法律典籍;“勤奋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经过不懈的努力,李伟的司法水平有了飞升,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庭长,由于他善于调查研究,善于为当事人着想,能够精准运用法律知识,其办案率一直名列前茅,调解成功率也无人超越,成为群众信任、领导倚重、同事佩服的办案能手。

    在办案中,李伟不但注重司法的公正性,更注重司法案件的社会导向性,办好一起案件,教育一方百姓,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倡导公正守信的社会良知。

    在办理一起校园责任纠纷案件时,原告的儿子在校期间摔伤,诉求保险公司和所在学校赔赏损失和担负监护不力的责任。就原被告双方社会实力而言,原告明显处于劣势,但其诉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诉求合理。李伟在审理案件当中,以事实为依据,广泛调查,认真取证,依法研判,做出公正判决,把此案办成夏邑法院经办校园责任纠纷案件的典型案例,在社会上起到广泛的示范教育作用,也为保险业在社会的推广起到了引领规范的司法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合同纠纷案件直线飙升。李伟在办理这类案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主持判决过很多复杂的疑难案件。

    2014年,李伟经办的夏邑县曹集乡王楼村民委员会诉被告夏某确认土地承包合同无效纠纷一案,看是合同纠纷,实为土地增值后的非法侵占,时间跨度长,涉案金额大,亲情舆论交织,涉及人员众多,十分棘手,也是当地现阶段土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李伟从案件的表象看到事实的本质,从众多的证言中抽丝剥茧,厘清来龙去脉,寻找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准事实的根源,对当事双方据案普法,鞭辟入里,做出公正判决,是这起涉及群众根本利益、影响广泛的案件成为群众依法维权的可参考案例,推动当地一大批类似纠纷迎刃而解。

    衣带渐宽终不悔

    同事们都知道,李伟对待工作有严格的标准,追求完美,有种近乎苛刻的认真,经他办过的案件,都能案结事了。

    年轻同志向他请教办案诀窍,李伟总是深有体会地说:当法官一定要讲良心,讲良心才能办好案件。要公正廉洁,不偏不倚,不能熟人找来了,就偏向一方,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做,“案有未曾经我手,事无不可对人言”,我们经办的案件,要问心无愧,任何时候心里都踏实。

    李伟办案还有个公认的特点,就是高效。他每年办理的案件超过170起,平均两天办理一起案件。年轻法官们向他请教提高效率的方法,他总是笑眯眯地说:我们经办的案件,当事人多数是农民,往往是在上班时间去送达传票是很难找到人的,人家都外出干活了,我的经验就是在该吃饭的时候才去,一找一个准;送达传票的同时和当事人见个面,拉拉家常,问问案件的来龙去脉,顺便做个调解,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有些案子甚至就此撤诉。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能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何乐而不为?

    这个经验,是李伟牺牲无数休息时间换来的。由于长期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饮食不规律,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患病后,他并没有因此减少工作量,而是更加努力的干好工作。执行任务时,都是事先备好药品去工作,后来发展到每天要注射四次大剂量的胰岛素。尽管这样,他却没有打过一次退堂鼓。不知有多少次,同志们不忍心,劝他请假休息几天,而李伟却微微一笑,婉言谢绝,始终和同志们一道坚守在执行一线。

    同在民二庭工作的老法官付德运,对李伟拼命三郎般的作风也是记忆犹新。有一次,他和李伟到辽宁一个边陲小镇办理案件。案件表面上是合同纠纷,实际是涉嫌用增值税发票抵扣货款的刑事案件。为协助警方查清事实,最大限度挽回原告损失,他俩在那儿足足待了一个星期。

    “降糖药吃完了,在当地买不到,我就劝老李先回去,我在这里再顶几天,可不管咋劝,他就是不肯回去,生生又扛了几天,我真担心他这一百多斤撂这了!”付德运说。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经常早出晚归,迎着朝霞上路,披星戴月回单位。有时李伟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付德运就催促他赶紧去吃点东西,但李伟却说,到当事人家中一趟不容易,得先把正事儿办了。

    “疾病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患病后,李伟从一百九十斤体重的壮汉消瘦到一百四十斤,整整掉了五十多斤肉。院领导们看到他的身体状况,心疼不已,把他从庭长的位置上调整下来,希望能为他减轻些工作量,但是,李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如既往的拼命工作,不管是自己经手的案件,还是别的同志委托的事情,都办理的尽心尽力。

    民二庭朱玉芳法官记得:2015年夏的一天,她经办的一起案件急需到永城查封当事人的一处房产,不巧的是家中有病人,一时走不开。李伟知道后,二话不说和彭玉平法官一起驱车赶赴永城,在永城房管局查阅到涉案房产已经被别的法院查封,彭玉平法官以为要无功而返了,李伟却认真的地调阅了房管资料,查到当事人另一处房产记录,立即和永城房管局沟通,要求延迟下班时间,协助办理此处房产查封。取得永城房管局协助的承诺后,李伟和彭玉芳飞车赶回夏邑法院制作法律文书,又赶回永城房管局,顺利办理好查封手续。十几小时、数百公里、紧张奔波,对于李伟这位每天要打四次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来说,简直就是拼命!回到单位已经晚上十点多,李伟大汗淋漓,脸色蜡黄,虚脱的下不来车,在场的人无不对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老法官肃然起敬!

    俯首甘为孺子牛

    多年来,李伟经手办理的案件达到数千起,却从不接受任何吃请送礼,该院政治处主任司小成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关于李伟的违纪投诉和不良反应,老李就像是地里的一棵麦苗一样,表面看朴实无华,但是他内心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他,甘于奉献,宠辱不惊,这就是我们的法官精神啊!”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尽管李伟清正廉洁,但打官司就会有输有赢,输了官司的个别人,还是会心怀怨恨,伺机发泄。

    有一次,一名当事人输了官司,心里不服气,趁着酒劲到法院闹事。在法院大门前,提着李伟的名字,骂的不堪入耳,整个法院都听得清清楚楚。法院的领导听不下去了,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也为了维护法官的人身权利,当即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拘留当事人。

    就在对该当事人的拘留手续要下发时,李伟却找到领导,请求撤销手续。他说:“这个案子我最清楚,是当事人有心理疙瘩,趁着酒劲把怨气洒在了我身上。能不能先不要拘留,我再做做他的工作。”

事后,得知被自己辱骂后,李伟法官竟然还为自己说情,当事人十分后悔,羞愧难当,连忙赶到法院,不停向李伟道歉,请求李法官原谅自己。李伟却毫不在意,还叮嘱当事人不要拘泥于一时得失,把眼光放长远点,才能把生活打理得更美满更幸福。

    在办理丁某诉肖某财产损害赔偿一案时,双方当事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向承办此案的李伟施压。一方当事人组织几名身体残疾的群众,对上班途中的李伟围追堵截,出言不逊。另一方当事人也不示弱,每天给李伟打很多骚扰电话,电话接通后,就开始纠缠、辱骂。对此,李伟一方面将情况报告给庭长、院领导,一方面主动接待双方当事人,苦口婆心做释法答疑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当事人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双方很快消除了隔阂。

    对于这类事情,李伟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一名法官,代表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决不能和当事人恶语相向,法官不是没有感情的动物,相反,法官应该比常人更讲感情。但面对当事人各种各样的诉求,法官决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在双方当事人权益与情感诉求中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找到了,案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伟是独子,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早几年,李伟担心老母亲上了年纪,和自己住在一起上楼下楼不方便,就在家附近租了间平房,安顿母亲住下,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抽空给她买点菜送去,陪母亲说说话,这么多年从没间断过。老人衣食无忧,心情舒畅,精神头非常好,一直坚持自己做饭,隔三岔五做些李伟爱吃的烙油饼手擀面,颤巍巍的爬上三楼给儿子送过去。在母亲面前,年近花甲的李伟还像小孩儿一样,表现出少有的赤子情怀。

    有一位孤苦的老上访户,案子已经结了很久,还会时不时地到法院提出些法律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觉得他难缠,不通情理,不愿搭理他。李伟却从来不嫌麻烦,不管是在任何地方碰到了,都会主动打招呼,问问身体好不好,生活怎么样,该吃饭的时候给他买饭吃,吃完再给些零花钱,叫个车送回家。李伟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厚道人。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近年来,受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基层法院的案件呈现出倍增趋势,民事案件增长幅度尤其迅猛,夏邑县法院也不例外。由于该院民二庭都是老同志(6名审判员,年龄最小的46岁),大多身体不好,大家都倍感压力。近两年李伟每年办案近170件,所办案件大多是他主动请缨,且大都是疑难复杂案件。这样的成绩,就连一些年富力强的法官都难以做到,李伟是怎么做到的?

    李伟每天7点钟准时到院,下午下班后,回家吃过晚饭,再到法院加班至深夜,周六、周日经常在办公室度过。这样的工作状态,李伟28年始终如一!

    李伟不会用电脑打字,每办理一起案件,都要用钢笔一笔一画写好文书,逐句推敲、校对,再去文印室打印。相比那些会用电脑的同事,他显得很慢。但他不管刮风下雨,只要走进办公室,就开始伏案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很多时候,下班后他都是匆匆吃过晚饭,又回到办公室,再干几个小时。看到他同样完成一件案件,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艰辛和努力,同事们都劝他不要这么辛苦,马上就要退休了,何必那么拼命!他笑笑说:“组织上一天没有宣布我退休,就是组织还需要我,岗位就是我的阵地,我就不能退却。”

    长期超负荷劳累,身体过度透支,李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015年6月,李伟的血糖指标飙升到20多,经常大汗淋漓,王卫东和同事们都劝李伟,一定要到医院仔细检查、好好治疗才行。在同事再三催促下,李伟才住进医院,进行糖尿病相关治疗。但李伟担心工作会被搁置,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就一再跟医生商量,能不能上午去医院治疗,下午到单位上班。医生又好气又好笑,最终拗不过李伟,同意李伟半天治疗半天工作。其实,这样李伟的工作强度更大了,他开庭都排期在下午,一连十几天,都是边治疗、边工作,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李伟记挂着手头的工作,要求出院,医生坚决不同意,明确告诉李伟这么高的血糖出院是有危险的。为了降下血糖,李伟动起了脑筋,他每天都到外面买些鲜黄瓜放在病房里,吃饭的时候就拿这个对付,一点主食都不吃,三天后,血糖降了,李伟也几近虚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医生同意其出院。

    今年年初,李伟感觉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走路时眼前也有些恍惚,在同事一再提醒和劝慰下,他来到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李伟,他的右眼已发生病变,眼底出血并伴有白内障,已经失明;左眼伴有出血症状,视力仅有0.2!在单位领导和同事反复劝说下,李伟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了眼部手术。入院后,同事们再三安慰李伟,一定要安心治病养病,工作大伙儿会安排好。但每次跟他打电话,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工作,问了案件进展情况,又嘱咐案件如何突破,还说有些案件等自己出院了还要亲自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手术后眼疾稍有好转,李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李伟从医院回来后,尽管大家都劝他在家多休息,但他仍然每天坚持到岗工作。每当看到老李把脸贴到文书上一遍一遍地修改、校对,同事们都心疼不已,可是李伟却仍像往常一样雷打不动。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李伟共审理近400件案件。2016年1-9月份,在双眼近乎失明的情况下,仍审理案件70件,调解撤诉率达57%。今年9月,手术后的李伟由于过度劳累,突然双眼眼底出血,病魔夺去了他仅存的0.2的视力!

    长使英雄泪满襟

    获悉李伟同志失明的消息,同志们都很震惊!一位天天在身边工作的好同志好兄长,竟然在临近退休前两个月失明!大家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领导和同志们来看望慰问李伟,李伟伸过手来抚摸每一位并肩作战的同志,看到相濡以沫的老大哥再也看不到自己,院长杨松挺、副院长张云鹏、执行局长朱勇等钢铁汉子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和李伟紧紧拥抱,嚎啕大哭,泪雨滂沱,声震屋宇,闻者无不动容!

    稍时平静,一向不善谈自己的李伟,说出了“三个遗憾”:一是还有几个案件没有处理完,没有给自己的法官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要给同志们添麻烦了。“没想到病情发展得这么快,这么急,这么厉害。再过两个月,我就要退休了,让我圆圆满满干完两个月再退休,该多好啊!现在让我离开,我真不甘心呀!”言语中充满无限遗憾、眷恋与不舍,在场人员无不潸然泪下。

    二是老母亲健在,本想着退休后好好照顾他老人家,恐怕以后不能好好尽孝了。李伟失明后一直瞒着老母亲,怕他老人家伤心,老人家打来电话问:“俺儿,你这两天咋不来看我了?”“娘,我忙,没啥事我过几天再去看你。”“……”娘在电话那头没有说话,李伟明白,母子连心,自己眼睛不好的事情,娘肯定知道了。娘在电话里沉默,一定是偷偷掉眼泪;母亲等不到儿子,就做了手擀面,给儿子送过来,母子相见,李伟却再也看不到老母亲的容颜,他知道再也瞒不住了,和老母亲抱头痛哭;至忠者至孝,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照顾老母亲,还要老母亲照顾自己。

    三是对家人的亏欠,李伟说:“对老婆孩子,我心里确实很愧疚,这么多年,欠他们母子太多了!我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也希望多陪陪家人,为这个家多分担点。但我这人倔,就是犟,心里想要干一件事,那就得干好,干不好,我心里过不去。本想着退休了好好照顾家人,没想到又要他们照顾我”。儿子今年九月份刚刚大学毕业,正是李伟眼睛失明的时候,他叮嘱儿子那里也不要去,就到夏邑县法院当个书记员吧,虽然不在编,虽然每月只有1350元的微薄工资,虽然注定不可能升官发财,那里是爸爸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地方,那里有爸爸激情燃烧的岁月,那里有爸爸的遗憾,去替爸爸弥补那个遗憾吧!

    夏邑县法院杨松挺院长动情地说:“从书记员、执行员、审判员到副庭长、庭长,李伟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可以说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法院!”他委婉地询问李伟对组织有什么要求,他想,作为在法院奉献了半辈子的老法官,李伟至今仍是一名普通科员待遇,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甚至连一点暗示都没有。如果李伟这时提出一些要求,他和院领导一定会着重考虑的。令杨松挺没有想到的是,李伟憨憨一笑说:“我生长在这里,是这里的人民养育了我,是这里的人民把我选送到部队,把我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在法院工作这些年来,是领导和同志们造就了我,让我成为一名能为家乡父老判案办事的法官,我为养育我的人民工作,都是应该做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同志,他们比我更优秀。”这是何等的精神和境界呀!

    李伟用事实说明,这是一种不忘初心、坚守誓言的忠诚!这是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执着!这是一种砥砺前行、舍身忘我的忠贞!这是一种自守清白、洁身自好的高尚!

    李伟,是这样的人!

    他就是这样的人!

责任编辑:钱俊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