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沙智民:扎根基层,司法为民

  发布时间:2016-12-23 09:58:05



    上门开庭,司法便民

   “沙庭长,我是老王,前段时间刚做完手术,出行不大方便,你们看看能不能来我这开庭?”。

     “行啊,没问题,那我们明天上午过去......”

     挂完电话,桐柏县法院吴城法庭副庭长沙智民便开始整理卷宗材料,并与其他案件当事人取得联系,准备明天上门开庭。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二,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时,沙智民和书记员孙秋实已经奔波在前往开庭的路上。 一大早,走亲访友的村民熙熙攘攘,山路弯弯,警车在七拐八拐后,到达了目的地桐柏县固县镇吴庄村。挂上国徽,一张方桌,几把椅子,一个简易法庭便在农家小院里布置好了。

     经审理查明,原告郑某经营着一家肥业有限公司,被告王某常年从事农资销售,其中经营有原告公司品牌的化肥,双方合作一直良好。2014年11月,王某不幸患上了心肌梗塞,住院治疗花费3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其欠下了郑某11万元化肥购货款,双方就还款事宜协商多次,但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今年初,郑某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资金短缺,万般无奈之下,才将王某诉至法院。

     在法庭调解阶段,沙智民从双方实际出发,释法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让原告方体谅到被告因患病住院,花费巨大的客观事实,又让被告方理解原告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经过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被告王某当庭支付货款3万元,下欠货款分两次偿还,每次4万元,于2017年6月份前还清。

     在调解书上签字后,双方握手言和,共同对办案法官沙智民表示感谢,尤其是被告王某,对法庭上门开庭,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场官司就此终结,主审法官沙智民也长长输了一口气。

    耐心细致,巧解赡养

    今年5月份,月河镇的郑老汉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两个儿子承担赡养费及医疗费,案件分到沙智民手里。

    经过走访,沙智民了解到郑老汉夫妇共有两子两女,均已成家,现在老两口身体不好,平时的医药费及生活费都是女儿给的,儿子照顾的较少。老人提出让两个儿子给点赡养费和医药费,但老大提议两个老人一家分养一个,简单省事。可是老郑夫妇认为他们年纪大了,生活习惯和子女们不同,时间长了容易闹矛盾,且老两口不愿分开,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案件原本可以直接下判,但效果不会理想。于是沙智民耐心做老大的调解工作,但老大根本听不进去,一味坚持自己的赡养意见。眼看案件陷入僵局,沙智民又做起了老大媳妇的工作,他运用“同理心”的方法,说等他们老了,让他们的儿子也这样做,看看他们能否接受。经过不懈努力,老大最终同意了,一个赡养案就这样解决了,当书记员对老人念了调解书内容后,老两口笑了,眼睛也湿润了。

    结对帮扶,助力脱贫

   “沙庭长,静文的贫困生资格评定通过了,学校通知让报送材料,真是太感谢你了……”。

    10月12日上午,沙智民刚一上班,便接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老申的电话。

老申所在的桐柏县黄岗镇核桃树村是桐柏县法院的结对帮扶村,年初根据组织安排,老申和沙智民结成了一帮一的扶贫帮扶对子。打这起,沙智民便时不时的往老申家走动走动,有时候忙了就打个电话,就像自己的一家亲戚一样。

    一来二去,沙智民对老申一家的情况摸了个透。老申夫妇年纪其实都不大,才40多岁,按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不幸的是妻子岳中荣早年患有风湿关节病,为治病花去了家里的大量积蓄,加上生育了三个孩子,大女儿静文正念高中,抚养教育费用也很大,这才导致家庭陷入贫困。

    掌握了老申一家的致贫原因后,沙智民开始和老申盘算起来,制定帮扶计划,寻找脱贫出路。

考虑到老申年富力强的特点,且家里有一台小型旋耕机,沙智民建议老申发展花生种植业。多年来,核桃树村家家户户有种植花生的习惯,可是每家的种植面积都很小,加上花生销售价格不稳定,村里很多人觉得费力又不赚钱,所以大都不愿种了,纷纷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很多花生地便闲置了。

    看到那么多闲置的花生地,沙智民计上心来,建议老申搞规模种植,把这些分散的闲置花生地承包起来,集中连片开发,提高花生产量。在沙智民的建议下,老申四处活动,说服了不少村民把花生地承包给自己,最后算下来竟承包了20多亩花生地。与此同时,老申还从亲戚那里借款,计划着再购买一台大型旋耕机。

    在制定帮扶措施的同时,沙智民还积极解决老申的后顾之忧。由于早年在县医院工作的缘故,沙智民联系了专业医生为老申妻子岳中荣治疗风湿关节病,希望早日解除病痛,成为老申的好帮手。同时他还协调学校、教育局等部门,为老申女儿静文争取贫困生名额,享受到每年1500元的贫困资助。

责任编辑:钱俊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