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曹人民法庭位于14公里外的南曹乡,它是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唯一一个基层法庭。2013年南曹法庭设立之初,段政伟就成为南曹法庭的一员。
在法院工作的人都知道,法庭是工作最艰苦、群众矛盾最突出的地方,选择到法庭工作,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上班出发早、下班回家晚,还得多干一些婆婆妈妈的琐碎工作。虽然工作又苦又累,段政伟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三年。
在没有见到段法官之前,就听说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接人待物总是温温和和、轻声细语的。段政伟法官家在中牟县,到工作地点单程就有28公里。为了更好地提供司法服务,减少辖区内民众的诉累,他就这样每日奔波着。
清晨,我坐了40分钟车来到南曹法庭,见到段法官时他已经开始了工作。他正在跟一位律师讲解案件诉讼程序。本来急躁的律师在他耐心专业的讲解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对段法官再三道谢才安心满意地离开了。
和谐的使者
因为南曹法庭主要驻扎在乡村中,邻里纠纷很常见。去年段法官办理就了这样一个案件。
82岁高龄的老大爷把60多岁的女儿起诉到法庭。他要求女儿每月给付扶养费。是女儿平时对老人不好、不管不问吗?段法官为了了解实情,让老人少跑路,就带着书记员一起去了老大爷家里。在细致深入了解之后,段法官得知老大爷一直住在儿子家中,并不缺衣少食,之所以去法庭起诉,是因为老大爷思念女儿,希望通过诉讼来引起女儿的关注。
段法官说:“人们常说‘老还小’,老年人更渴望孩子的关心,一定要充分了解老人的真实诉求,才有助于解开心结,消除双方的隔阂,达到案结事了、案结事好。”为此,段法官多次来到老人女儿家中,从情理和法理入手,让她认识到自己对父亲的关心不足、照顾不够。做好双方的工作之后,段法官陪同老人女儿带着衣服和老人爱吃的食物送给老人,倔强的老人也终于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享受绕孙膝下含饴弄孙之福。老人的愿望就在段法官的连日奔波中得以达成。
段法官向我介绍:“南曹法庭不仅秉承上门办案,就近诉讼的宗旨,而且办理的案件种类很多,各类民商事案件都会涉及,我就接办过许多工程方面的纠纷案件。”
专家型法官
段法官处理过这样一起诉讼:原告是某建筑设备租赁公司,他将钢管、扣件等各种配件租赁给一家国企使用,来建造某公司生产用房和车间。谁曾想,工程结束了,原告却没收到租金,租赁设备也未返还。于是,他只好将该国企诉至法院。该国企辩称自己公司和原告之间没有任何合同,而且其并没有承建某公司的生产用房和车间。被告拿出自己的公章和合同上公章对比,确实是不同的公章。段法官受理了该案件后,暗暗下定决心要调查清楚事情原委,让正义彰显。被承建公司不愿配合段法官取证,他只好先后两次到位于安徽省的被告公司进行协调沟通,但是被告始终不配合,未有实质性进展。段法官没有放弃,他调出了被告公司的银行转账记录,发现被承建公司曾三次给被告支付工程款共计320万元,这从侧面证明被告承建了该工程。同时,段法官去郑州市仲裁委员会调取了被承包公司和被告公司的承包合同、工程付款单及其他与该工程有关的资料。结合原告提供的被告公司工程负责人签订的核算单。最终认定原、被告间存在事实合同关系,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当我问到段法官在这么多的工程专业术语中如何才能做到了解案情,公平断案时,段法官微笑着说:“法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审判人员不但要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求我们要有丰厚渊博的知识。没接手这类案件前,我对工程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但是为了能合理合法的裁判案件,我也学习了不少这类知识,对工程的各个程序也都有所了解。从土方开挖到土方回填,从测量放线到结构验收,从粗装修到外墙装修,我的案件都有涉及。案件要求我深入了解这些,我就积极学习。”
听到这里我不禁要向段法官竖起大拇指,他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已经成了辖区居民口耳相传的好法官。他通过勤奋学习的毅力、为他人着想的信念和法官的专业知识来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把矛盾化解在法院,把和谐奉献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