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鲁山县人民法院的微信平台上,该院张良人民法院一名法官晒出了一张排期开庭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排期开庭的案件。细细数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竟排了87起案件的庭审,工作日平均每天近4起案件。乍看来没什么特殊的,然而,这却是一个只有5名工作人员,审判人员加上庭长一共3人的人民法庭,每人每天至少要参加3个庭审,还要调解、送达,撰写法律文书等等,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审判故事?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了法庭,这个曾荣立过集体一等功、平顶山市法院系统一面旗帜的集体——鲁山法院张良人民法庭,从几件小事中体验他们审判工作中的“苦辣酸甜”。
苦:记录记到手抽筋
2016年10月13日,法庭书记员小赵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下午6点,连续记录了七个庭,只在中午休息半小时吃午饭。十来个小时庭审记录下来,手指都“抽筋”了,还得接着记录。那一天,小赵共记录了八个庭审,庭审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10分。
每天庭审安排的满满当当,如果不提前认真阅卷,开庭效果肯定不理想,甚至还要重新组织开庭,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工作时间专门阅卷,因此只有晚上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将阅卷提纲写好,再由庭长组织大家一起研讨,确保阅卷质量。这种工作方法不占用上班的整块事件,效果很好,同时也能保证后续的庭审质量,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司法辅助人员不足,到了开庭的时候,不参加合议庭的法官就直接变成了书记员,由于案件复杂程度不一样,有些案件庭审持续三四个小时,庭审不停,书记员手就不能停。简单送达常吃闭门羹,最后只能打时间差,利用中午、周末休息的时间去送达。一旦遇上刮风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生病受伤也是司空见惯。
辣:遇上难缠户觉都睡不好
前来打官司的有些人是带着情绪来的,有些事儿是经过村里、乡里、县里处理过的信访案件,当事人闹得厉害。总之,乡村法庭的鸡毛蒜皮类的矛盾林林总总,法官们必须得瞪大眼睛,十分小心才行。一次,因一起案件当事人对案件处理有意见,酒后到法庭闹事,法庭干警在给当事人做工作的同时,严正警告当事人其行为的违法性。该当事人酒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后专门找到法官道歉。遇到棘手的信访案件,办案人员又是写报告又是忙稳控,整天精神高度紧张。
酸:收入低得顾不了家
一提起来到法庭的这几年的经历,几个年轻的法官心里边也免不了酸酸的感觉:收入不高、干活不少、精神压力大,同时还得承受家人的不理解!法官小崔说了一件自己辛酸的小事。前些日子家里人给自己安排一个小事去处理,然而,自己一天总有办不完的案子、接待不完的当事人、开不完的庭,再加上法庭离县城远不方便,引起了家人的误会,自己为此委屈地直掉眼泪。几个年轻的法官,有的孩子刚出生,有的妻子有孕在身,需要照顾,可法官们总是连这也做不到,心里真是五味俱全!
甜:当事人的烙饼甜到法官的心里
平大娘已年近七十,儿子早年因病去世,丈夫刚去世一年多,自己又刚刚遭遇了一场车祸,造成左腿骨折。因肇事者拒绝赔偿,大娘为看病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点点积蓄,又借下了不少的债务,境遇十分凄惨。为讨要赔偿款,平大娘来到法庭求助。
安顿老大娘坐下,法庭宋法官立即着手为老大娘办理了立案及诉讼费减免手续,并联系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了解到大娘的难处,法官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先行支付了一万元。之后,办案法官压缩办案时间开庭审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做出判决,判决保险公司及肇事人依法向老大娘赔偿费用46000余元。
一天早上大雪纷飞天气格外冷。八点多时,有人推开了法庭的门,竟是那位平大娘,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裹,“宋法官,您上班还怪早哩,俺给您拿来点东西。”见此情形,宋法官有点生气:“大娘,这可使不得!”“俺这不算送礼,您先看看是啥东西”,老大娘边说便打开包裹,一股热气升腾而起——里面竟是厚厚的一摞冒着热气的烙饼!
“这可是好东西,俺四点就起来烙的一百张饼馍,麦秸火烙的,比城里的好吃,这饼是俺的心意,你也别嫌脏。另外,俺也是过来给您说一声,俺那赔偿款也拿到手了,谢谢了。”
那天中午,法庭同志吃到了那些烙饼都说,麦秸火烙出来的烙饼,就是香甜!
在法庭,庭长杨晓楠很像是一位兄长,而法庭干警则是兄弟们,整个法庭每天都洋溢着家的温情。随着立案登记制的进一步推进,法庭今年的案件数激增到1000多件,在这样的压力下,法庭干警们却激发出了更大的工作热情。紧张而充实的日子,记录着这群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就像他们每天晨起的奔跑一样,向着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