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吹枕边“廉政风” 让司法清廉入心

  发布时间:2016-11-10 16:40:12


    前不久,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研究室部分人员的家人。之所以来法院,他们有个共同的目的——以法院工作人员家属的身份,谈谈对法官保持清廉的认识和建议。而这,正是郑州中院“家庭助廉”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反腐倡廉不断深入的当下,该院将廉政文化与亲情文化连接,探索防微杜渐的“家庭助廉”模式,筑牢法官廉政“防火墙”。

【别样的座谈会】

法院工作人员家属谈廉政

“我觉得,作为法院工作人员家属,要做到‘四过问’,即收入明显反常要过问、拿回高档商品要过问、经常不在家吃饭要过问、经常晚归要过问。”郑州中院研究室干警马黎明的父亲说。

研究室干警张晶晶的爱人接过话茬,“身为一名法院干警家属,我认为,我们要认清‘两种身份’:一个是强化家属身份,在廉政问题的认识上、行动上与法官和干警保持一致;另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淡化法官和干警身份,低调行事。”

前不久,郑州中院研究室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研究室党支部邀请部分法官、干警家属,在这里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助廉座谈会”。

近段时间,这样的特殊“座谈会”在郑州中院频频召开。而在一个多星期前,减刑假释庭召开了廉政专题反思会和家属助廉座谈会,全体法院干警和家属代表参加。

减刑假释庭庭长楚绍京的妻子陈艳芳是个“老公安”,对司法机关非常了解,对法院的反腐工作也“门儿清”。

“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法院、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身边的个别同志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家属,对法院个别人出现问题很心痛,真切希望家人守住底线,过好廉政关,维护社会公平公正。”陈艳芳说。

她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会因为你是政法干警而网开一面,明知故犯情节更严重。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做好本职工作,让家人放心,让组织放心。

【特殊的微信群】

家属当好“监督员”

“家庭助廉”作为廉政教育创新的特殊载体,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家庭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的重要载体,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对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家属对亲人思想道德的变化,可能了解得更早更多更深。家属作为“廉内助”,能经常敲敲警钟,弥补组织监管的不足。

郑州中院各部门不仅经常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还建立了干警家属助廉微信群,提醒家属把好“廉政关”,自觉当好家庭反腐倡廉的宣传员、监督员。

比如,在民四庭的干警家属助廉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发送的廉政格言、廉政故事、典型案件、廉政要求,这样方便干警家属及时掌握廉洁知识、廉政政策,便于干警家属随时向该庭的廉政建设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也便于家属们交流廉政心得和体会。

干警家属“廉政短信提醒”制度也应运而生。在重大节假日或廉洁问题易发时段,及时向干警家属发送廉政提醒短信,便于家属有的放矢监督干警。

【暖心的手写信】

亲情寄语成为“廉洁全家福”

“扣错第一个纽扣一错到底,挡着第一次诱惑一生平安。”郑州中院少审庭副庭长耿胜利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爱人写给他的寄语。

“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就是我和儿子天天都有你陪伴,别无他求。”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叮咛。

“心中贪念少,家庭幸福多。”这是丈夫给法官妻子的寄语。

“秋菊打官司,想讨个说法儿;百姓打官司,是要争口气儿;爸爸断官司,要依法评个理儿。”这是女儿对法官爸爸的“要求”。

在郑州中院,这样由家属亲笔书写的亲情寄语,悬挂在法官、干警办公室的墙上,十分醒目。

不少法官说,这些朴实的寄语就像家人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时提醒我要做一名清正廉洁、执法为民的好法官。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所做的工作都是很多的“0”,如果没有守住廉洁这条底线,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前面的“1”,一切都等于0。

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创新和强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坚强保障。郑州中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被市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全市法院呈现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钱俊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