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法庭上的拐杖

  发布时间:2016-08-30 16:21:02



    “和当事人约好了,不来怎么能行?”8月29日上午,见到师傅付法官夹着拐杖来到庭里时,我很是吃惊。

    我所在的单位是临颍县人民法院南街法庭,我之所以称呼对面的付坤安法官为师傅,是因为他在我们庭里是办案经验最丰富的法官。南街法庭受理南街村、皇帝庙乡的各类民事诉讼,今年以来受理案件107件,付坤安是有着20多年审判经验的老法官,今年他个人已审结案件21件。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刚在家休息一个周末,也不请假,怎么大清早就来庭里了?”见到师傅夹着拐杖,我赶忙上前搀扶。

    当天师傅审理的是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析产纠纷案,原被告为争夺子女的抚养权各不相让。尽管已经调解过两次,但师傅仍不放弃和解的希望,开庭前再次动员女方委托代理人和男方的亲属一起进行调解。调解中他挪动身体,我这才注意到师傅的右腿从脚踝到小腿打着石膏、缠着厚厚的绷带,膝盖红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和当事人的交流,他拿出相关法条耐心地劝解当事人。半个多小时后,双方仍没达成一致意见。上午10点,他通知双方准备开庭,随后自己拿起案卷,夹着拐杖,从办公室一步一步挪到隔壁的法庭上。

    一声法槌,师傅宣布正式开庭,我正襟危坐,认真做庭审笔录。庭审围绕孩子抚养权、财产所有权等争执焦点有序进行。当征求孩子对父母离异后愿意跟随谁生活时,师傅一改严肃神情,他把在办公室等候的孩子请到法庭上,和蔼地说:“虽然爸爸妈妈今天坐在法庭上,但他们还是你的爸爸、你的妈妈,你内心有什么真实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征求完孩子的意见,原被告进行最后陈述,案件择期宣判。

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师傅始终精神专注,细心地查找出双方陈述的矛盾之处,准确地抓住争议焦点,并从法律、情理,提醒父母多为孩子考虑,改进各自身上存在的缺点。离席之际,被告律师看到拄着拐杖的审判长,不由关心地问道:“付法官坐这久,腿受得了吗?”

此时已临近中午,师傅打趣地对我说:“小陈,今天中午你做饭,我在法庭不回去了。来回不方便,顺便加班写份判决,下周还有两个庭没开呢。”看看师傅红肿的腿,我的心里顿时感到师傅两个字沉甸甸的,这不仅是授业解惑,也让我看到老一辈法官身上勤勉尽责的精神。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