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具有独特功能和巨大魅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作用。近年来,河南省泌阳县人民法院按照审判工作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结合干警工作的实际情况,创新内容形式、不断充实法院工作的文化内涵,以法治审判文化建设推动审判创新,增强干警综合素质,革除法院陈腐风气,审判执行业务质效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法院司法公信力得到群众广泛认可,整体形象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政治教育引领
“党员法官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准,把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办理每一个案件都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审理案件,以出色的审判工作业绩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在2016年5月13日举办的“两学一做”主题党课上,泌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亚轩的讲话掷地有声。
今年5月17日,该院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争做优秀法官”演讲比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律师代表、群众代表共计100余人应邀出席。刑事审判第一庭青年法官王玉龙在演讲时饱含深情地谈到他对人民法官职业操守的认识:“从穿上法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要秉持正义、牢记责任,忠诚于这个事业。”
在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法官们重温法官誓词;在焦竹园鄂豫边省委纪念馆,法官们追寻革命足迹;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法官们瞻仰英雄事迹……该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常琴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革命事迹是我们教育法官廉洁办案的丰富资源。”
“法官们费恁大劲逮住老赖,帮俺讨回了下苦力的血汗钱,俺全家老小都感谢他们。俺想请他们吃一顿,喝几盅,打电话喊几回都没人来。为了表示感谢,只好送他们个锦旗。”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杨老汉,在法院的帮助下得到了劳动报酬,对法官们满怀谢意。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里,该院执行局法官张松礼双手接过了这面金灿灿的锦旗。
“不能接受当事人吃喝招待”“不要与律师私下亲密交往”“庭审着装也是司法礼仪”,在该院“清风茶社”里,几杯清茶、寥寥数语,足以让干警猛然惊醒。“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这样的廉政教育,我们要经常搞,时刻不能放松。”该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刘晔对记者说。
大兴学习之风
“运用法律治理社会,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修补法律漏洞的速度,可能永远赶不上利欲熏心的人们钻法律空子的速度。”该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李国令在该院“盘古山读书会”上,拿着《法律生长的精神土壤》这本书,向大家介绍分享了他自己的读书感悟。
“所谓‘法律难行的根本性破解无法靠法律内部的修补来完成,也无法靠民众法律意识来完成,而最终应当靠社会精神的培育来完成。’作者的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了儒家精神的教化作用。”该院少年家事综合审判庭副庭长段鲜红,也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见解。
搭建读书平台,交流学术新知,培育法治素养,大兴学习风气。今年5月4日,该院揭牌成立了“盘古山读书会”,并联合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冷水河读书会”举办书评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度过朝气蓬勃的五四青年节,为办案法官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精神家园。
法律适用的疑惑问题在这里充分讨论,调研论文的选题意向在这里初步形成,办案实践的鲜活案例在这里汇总分析。“盘古山读书会”购买了政治法律、中外文学、哲学思想等人文社科类书籍5000多册,还连接了CNKI“中国知网”文献搜索数据库,为该院干警们汲取精神营养创造条件。
依托“盘古山读书会”,该院相继成立“强制执行疑难问题研究”“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研究”“少年家事审判问题研究”等十几个撰写论文课题组,对法律条文的争议地带、模糊地带进行思考,对办案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对填补空白、堵塞漏洞的解决方案进行思考。
“法官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俺虽说没打赢这场官司,可法官让俺输得心服口服。”双庙街乡李某某心地善良,为邻村孤寡老人生养死葬。孤寡老人为表示感激之情,当众签了所谓“协议”,把承包耕地当做遗产“赠送”给李某某。孤寡老人去世后,李某某就耕种着老人“赠送”的土地。如今,村组向法院起诉要求收回耕地。李某某怎么也想不通,为啥做了善事还当了被告。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该案承办法官王成康曾经撰写过调研论文,谈起农村土地承包法时既有理论深度,又有鲜活案例,把原本一肚子委屈的李某某说得连连点头称是。由于法律规定与民间习俗不一致,导致当事人想不通、弄不懂,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法官们凭借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向当事人讲透彻、说明白,释法明理,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疙瘩。
法治文化熏陶
“巍巍铜峰,象征着人民法院的时代风貌——执法如山,岿然不动;汤汤泌水,诉说着人民法官的无悔追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让我们把金色的年华,融入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把坚定的步伐,汇入依法治国的征程。”在该院“文明之光”法官诗会上,史松玖、焦明建等青年法官正在朗诵《法官颂》。铿锵有力的话语,炙热浓烈的情感,感染了应邀出席的现场观众。
《我的名字叫法官》《父亲的法官服》《法官妈妈的手》《为你点赞,基层法官》等十几个朗诵节目,是该院年轻干警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加紧排练的汗水结晶,在大屏幕播放的本院干警下乡入户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就地巡回审判、发放执行款物、当庭宣读判决、追缴退赔赃款等资料照片的辅助衬托下,更深情表达了人民法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以前,总感觉他们是板着脸的铁面判官。今天才知道,法官们也是文艺范十足的知识青年。这些朗诵节目的表演形式很鲜活生动,这样传播法治精神、展现法官风采,也易于社会公众接受,有助于引导群众树立法治信仰。”应邀出席这次“文明之光”法官诗会的泌阳县政协委员、县文联主席孙德兵,这样评价泌阳法院的法治文艺创作。
除了诗会,该院还每年举办“天平之夜”广场文艺演出,以贴近办案实际,贴近社会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该院干警从各自亲身经历的办案实践中提取鲜活案例,经过夸张、对比、想象、反衬、渲染等艺术手法的提炼升华之后,形成一个个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深受触动的文艺作品。
该院青年干警常文涛、王平福自创自演的相声《来电话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宣传普及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的法律常识。该院干警邱永健、王玉龙、刘艳丽等自创自演的小品《欠债还钱》,既表现出“老赖”们逃避执行的种种丑态,更展示出执行干警克难攻坚的决心勇气。相声《颤抖吧,老赖们》、小品《广场舞风波》、摇滚说唱《开车不喝酒》等法治文艺作品,不仅获得了泌阳县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节目奖”,还参加了驻马店市文明委主持的汇报演出。
“泌阳县法院”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达3000多,每周都更新3次以上的内容。“泌阳县法院”新浪微博粉丝关注数量达到1万多,每天坚持更新信息。“盘古法苑”彩信手机报每周向县处级领导、乡科级干部、执业律师、企业负责人等1000多人推送泌阳法院的动态新闻、法律知识、司法拍卖、办案数据等精彩内容。法治文化的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人民法院的法治宣传进入了“信息化3.0”时代。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6-7-5 8版 本报记者 冀天福 本报通讯员 成星广 王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