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虞城】压力变动力 落后变先进

发布时间:2016-06-06 08:24:52


    访谈对象: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葛福臣

    民主周刊:虞城法院强抓执行工作,您作为主管执行工作的领导是出于怎样的工作考虑?

    葛福臣:前两年,虞城法院执行工作在全市法院的位次比较落后,不但执行到位率低,而且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干警年龄偏大,执行资源配备不合理,信息化程度应用不高。在每年的县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中提得最多的就是执行。涉执信访案件曾一度占全院赴京信访总量的33%和赴省信访总量的40%,不断攀升的信访量、执行积案和来自社会的呼声让院党组和执行干警倍感压力。

    民主周刊:你们是如何改变落后面貌的?

    葛福臣:老百姓一生当中也许只打一次官司,他们对通过法院运用法律强制执行的手段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寄予厚望。然而,一旦生效的裁判文书执行不了,或者不能完全执行到位,势必成为新的“法律白条”,让老百姓对法院、对法律失去信心,对社会诚信产生怀疑。

    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权威,我院先后赴江苏省新沂市、山东省单县、浙江省余姚市等法院参观学习。通过借鉴先进法院工作经验,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执行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庭室设置,对执行人员进行重新调整,成立了由我任指挥长、执行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的执行指挥中心,下设五个执行实施组,并抽调50多名审判、综合部门人员参与执行积案化解,形成了强大的执行合力,使执行压力得到了初步缓解。

    我院在加大执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自加压力,积极开展阳光执行,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见证执行、参加执行听证、参与执行案件评查,对执行作风、执行效果等进行评议;定期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通报执行工作进展;开展“办案竞赛活动”,每周对执行法官办理案件的数量进行排名,在大厅张榜公布,奖优罚劣。对代表、委员和群众关心的执行案件全程沟通,当面答复,让执行案件办理过程成为自觉接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工作发展、提升司法公信的过程。

    今年1月19日,我院在县委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监督下通过公开竞争上岗的形式,为执行局选拔了两名庭长、一名副庭长,重新整合了执行资源,将9名干警调入执行局,人员配备更加年富力强,朝气蓬勃,达到了河南高院执行人员配备“15·6·6”工程要求,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执行局副局长赵海亮在办案竞赛中赴云南、上郑州、下江苏,一人执结案件46起,执行标的额1200万元;新任命的执行一庭庭长马伟,除执结41起案件外,还执结商丘中院指定执行的重大疑难案件8起,外地法院委托执行案件12起;综合科副科长张积良带病坚守岗位,司法查控、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老赖等工作准确规范无失误。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一批执行疑难案件、钉子户案件、涉企、涉党政机关案件得到化解,改变了执行工作的被动局面,形成了良好的执行氛围,执行局因成绩突出荣获2015年度集体三等功。在虞城县召开的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我院院长侯文所作的工作报告获全票通过。

    民主周刊:下一步你们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有什么具体打算?

    葛福臣:一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和省高院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每季度向县委、县委政法委进行一次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和执行宣传力度,向社会全面展示执行工作成效,规范执行行为,惩戒失信、褒奖诚信,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公众对执行难的理性认识。三是强化执行办案审限,4个月未结案件本院预警提示,5个月未结案件每周通报,超过6个月未结案件全面评查,无法定事由的,严肃追究办案人员责任。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6-6-4 5版 陈金华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