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冶法庭的法官深入案发地,对一起相邻侵权纠纷案进行巡回审判。
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系千年古镇,北魏时“以水鼓风冶铁”而得名。安阳县人民法院水冶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管辖水冶、蒋村、曲沟、善应4个乡镇,150余个村寨,辖区人口30余万。
水冶法庭现有法官4人、其他工作人员4人,年均结案800余起。扎根在这里的法官坚韧清正,其中有两名法官已分别在这里工作20年和15年之久,他们怀着对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感情,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职责,把青春和智慧奉献在了基层,冶炼出了司法为民大情怀。
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
为切实方便群众诉讼,水冶法庭大力开展巡回审判活动,将审判法庭搬到距老百姓最近的地方,通过现场办案,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讼诉,还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段某因宋某的一棵“歪脖树”影响自己通行之事,多次与宋某发生纠纷,经村委会及多人调解未果,段某夫妇将宋某一家诉至水冶法庭。
为妥善处理好邻里矛盾,该庭法官决定到案发地进行巡回审判。刚到一会儿,就吸引了200余名群众前来旁听。一番调解工作无果后,法官就地开庭审理。
“那棵‘歪脖树’在我们的出路上,严重影响我家通行,我要求对方赶紧刨掉。”段某夫妇陈述说。
“原告所说的话不是事实,他家的出路另有途径,不在‘歪脖树’这边,树木不能刨。”宋某答辩道。
因双方情绪激动,法官决定休庭,再次进行调解。
“相邻之间难免发生磕磕绊绊,你们要将心比心,多为对方考虑,和睦相处最重要。”合议庭人员通过背靠背、面对面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剑拔弩张的情绪得到缓解,达成了初步的调解意见。
“以前听说打官司费时费力来回跑,今天,没想到法官能到俺村来开庭断案,让俺也现场学了法,这种做法太好了。”一位同村的老大爷给予了高度赞誉。
法制春风吹到群众“身边”
水冶法庭在辖区人口聚集地设立了“定期”法律服务站,法官每月定地点定时开展普法宣传和司法服务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
“包工头欠我工资8900元一直不给,没打欠条但有证人,我要告他,咱法庭管不管?”“分家时,儿子说每年都给我赡养费,可春节前我要了两次,儿子说他没钱,这事法庭管吗?”……“管,这事我们都管,法庭来帮你们维权!”
3月25日,在水冶镇广场法律服务站现场,该庭法官与来访群众热情互动,对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驱散了部分群众心中的“阴霾”,许多小纠纷现场就得到了解决。
“这资料能不能多给我几份?我回去让家人、邻居都学习学习。”“这袋子不但能装这些宣传资料,还能购物用,法院想得真周到!”该庭专门印制了法制购物袋,袋子表面印上法制宣传标语,既方便了群众,又宣传了法院,有效提高了宣传效果。
除了“定期”法律服务站,该庭还组织成立了“活期”法制宣传组,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工地等普法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和法律书籍3万余份,让法制春风吹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群体,确保不留死角。
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心窝”
“老李啊,今天在家吗?我给您老人家送煤去。”春节前夕,水冶法庭庭长张国亮按照与老李头的“帮扶约定”,为他送去1000块煤和500元现金,确保他温暖过冬。
老李,现年75岁,蒋村镇人。早在2009年,因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起诉到水冶法庭,该庭启动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巡回法庭,为老李诉讼开辟了“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兑。从案件起诉到办结,仅用了20多天,老李顺利地拿到了2000元案款。
承办法官张国亮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得知老李膝下没有子女,身体也不太好,曾经借给他人的2000元钱还是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情况后,张国亮主动向时任庭长进行了汇报,该庭决定对老李进行结对帮扶,逢年过节都会指定专人去看望老人,并为其送去慰问品。
六年多过去了,法庭庭长已换了两任,但是该庭对老李的帮扶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时定的就是长期帮扶老李,如果将来我调整工作岗位,我也会专门对新任庭长交待此事的,咱不能‘失约’,更不能让老李失望啊!”张国亮如是说。
近年来,该庭多次组织献爱心及结对帮扶活动,全庭干警踊跃参与,合计捐款6000余元,帮扶困难老人和留守儿童12人次,用实际行动让弱者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6-5-29 7版 黄宪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