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痊愈的虞城法院民一庭法官“站立哥”梁培勤(左二)在立案大厅接待藏族当事人。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将“让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和法官业务综合素质。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法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履职承诺,主动把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送到百姓的心坎里。
■术后第二天调解: “站立哥”感动当事人
3月21日中午,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但在虞城法院民一庭502办公室,10多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已经把副庭长梁培勤围在了中间。
“借款时你们是咋说的?现在到期了,我们去找你们,有时候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公司资金确实出现了困难,违约是我们不对,我代表公司向你们道歉。”
从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听得出来这是梁培勤正在进行调解。但他们并不知道,一直站着给他们释法析理的梁培勤刚做完手术才两天。
梁培勤组织调解的是5起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2014年李某、蔡某注册成立了虞城县某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县城中心的锦华商城,其间向刘某等多人借款,并承诺了还款期限。但随着经济形势下滑及当地房地产购买力下降,该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由于不能按时发放工人工资,导致工程停工,交房无期。面对一拖再拖的还款日期,刘某等人只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件受理后,梁培勤通过调查发现,该公司的借款对象并非只有刘某几个人,后面竟然是人数不少的社会群体,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向庭长汇报,梁培勤制定了“稳妥处理,综合运用活查封,尽力帮扶该公司度过危机”的办案思路。经过梁培勤的多次努力,原、被告之间的调解方案已初步形成,其他没有诉讼的借款户情绪也趋于稳定。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梁培勤的痔疮病加重了。实在坚持不住,梁培勤在妻子的催促下,选择双休日在县中医院做了手术。虽说是小手术,但麻醉退去之后,依然疼痛难忍,只能忍痛站着。
妻子的泪水、同事的劝说都没能让倔强的梁培勤留在家里休息。他说,如果在这个时候更改调解时间,心急如焚的原告们一定会有别的想法,更不利于案件的调解。手术第二天上午,梁培勤到医院挂了4瓶吊针,中午简单补充了点流食之后,坚持让妻子把自己送到了法院。从下午1点半开始做调解准备工作,到6点将5起案件成功调解完毕,梁培勤站了整整四个半小时。
当刘某等人从书记员手中领取调解书时,才知道梁培勤一直站着的真相。刘某感动地说:“这位法官‘站立哥’的坚韧,让我们从内心里对虞城法官充满了敬意。”
■9天领到判决书:
简案不跑“马拉松”
今年3月16日上午10时20分,虞城法院小额速裁审判庭内,原、被告双方侧身起立面对法庭庄严的国徽。审判员张涛开始宣读判决书:“被告金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5日内支付原告李某工资款1500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随着张涛手中的法槌落下,这起并不复杂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宣布闭庭。
“虞城法院小额速裁庭办事效率可真快,一审终审,方便又快捷,为老百姓打官司节省了时间和诉讼成本。”手捧判决书的原告李某感叹不已。
去年1月,李某在金某的工地上打工,前两个月金某还能够按时支付工资,但从3月份开始,工资的事便没有了下文。李某辛苦了一年,眼看猴年春节到了,在李某等人的强烈要求下,金某才勉强为李某出具了一份欠条。后李某多次催要,金某总是支支吾吾,一拖再拖,后来竟然连手机号码都换了。
今年3月8日,无奈的李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到虞城法院小额诉讼立案窗口向法官求助。让李某没想到的是,法官不但帮他及时立了案,而且当即将案件通过流程网转到了小额速裁庭,并很快定下了开庭时间。从立案到当庭拿到判决书,只用了9天。
据虞城法院副院长刘杰介绍,自2015年8月成立小额速裁审判庭以来,该院已受理小额诉讼案件230多件,当月结案率达到95%。为方便群众诉讼,该院专门在立案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小额诉讼立案窗口,实现了立案服务与小额诉讼无缝对接。小额诉讼立案窗口将当事人立案所需材料一次性列明,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一站式便利。小额诉讼由于一审终审,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诉讼成本,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轻点鼠标:
网上划拨老赖存款
“我是来找你们法院执行局局长的,问一下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同意你们就从网上直接划拨了我的存款。”今年2月23日早上,刚到上班时间,情绪激动的被执行人肖某就来到虞城法院信访接待大厅反映问题。
接访领导很快联系上了该案的承办人、执行局副局长余永军。余永军介绍,2005年5月,肖某向浙江省绍兴市的马某购买螺丝刀杆,赊欠货款1.5万元。经马某多次催要,肖某仅归还1500元,后马某诉至虞城法院。2015年9月12日,法院判决肖某偿还马某货款1.35万元。
判决生效后,肖某没有履行判决义务。2016年2月2日,马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肖某与执行法官玩起了躲猫猫,作为外地人的马某则认为执行法官存在地方保护和消极执行行为。
其实执行法官对肖某财产的查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月17日14时30分,余永军在执行局查控中心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时,发现被执行人肖某在中国工商银行虞城支行设立的账户上有银行存款2万余元,且账户状态正常。余永军当即决定划拨其中的执行款1.3万余元。17时30分,该笔款项被成功划拨至虞城法院执行款账户。
近年来,虞城法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先进的网络信息监控中心和执行指挥中心,开通了银行、房产、土地等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法官轻点鼠标,被执行人存款、财产就能查得到、封得住。
2015年该院利用网络查询开户信息1216条,划拨财产420万元,查封房产260处,将916名老赖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将800余人的赖账信息发布在官方微信、晾晒在广场屏幕、张贴在单位住所。160余名老赖慑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该院还在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联合检察、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犯罪,用刑罚手段惩处拒执老赖。移送公安机关立案10件10人,司法拘留76人。《虞城法院周末逮老赖》被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典型执行案例发布。
足不出户便能够网上划拨被执行人存款,实现了执行法官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即可办理执行案件网上查询、冻结、划拨等业务,有效解决了被执行人财产难找、难控的问题,也省去了执行法官四处奔波却难找到被执行人财产的困境。2015年,虞城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871件,执结658件,实现了收、结案良性循环的良好执行局面。
微信留言:
线上线下为便民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贵院工作报告解读简洁明了,看了很受启发。建议对欠款不还的老赖,继续加大执行打击力度。留言人:王引峰。137815XXXXX。”
“不见不知道,一见感慨多。看了贵院声情并茂的工作报告解读,感觉民事审判的法官太累太辛苦了,节假日加班家常便饭。建议领导一星期给一天休息时间,这样办案的效率一定能提升……留言人:李永正。137816XXXXX。”
“你院的工作报告客观、公正、感人,让代表、委员能够感觉到工作的真实,让全县人民能够看得到法律的公正。特别是你院在工作报告附件中印上微信、微博二维码,让人耳目一新,许多代表、委员一边听报告,一边添加了关注,增加了利用新媒体了解法院的机会。政协委员:蒋国良。139370XXXXX。”
“看了朋友圈里转发的工作报告微信,我感到了法院的公正。我是一名残疾人,我的案件3月6日开的庭,由于我近期要外出,恳请贵院能够公平公正地尽快下判。当事人:马某。137814XXXXX。”
这是3月20日虞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第五次会议结束后,虞城法院微信公众号管理员李娟娟从后台拾取的几则留言。像这样鞭策鼓励的留言,几乎每周都会出现,李娟娟总会及时整理一部分报送给院领导。虞城法院院长侯文看到马某的留言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与马某取得联系,了解马某反映的问题。3月26日,马某在家中收到了法官送达的判决书。他高兴地说:“没想到微信上的几句留言,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问题。”
在县两会期间利用微信平台发布法院工作报告解读并征求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虞城法院已经坚持了三年。目前已经有100多名代表、委员关注了虞城法院的微信,今年的工作报告解读三天阅读量超过了1000人次。
从2013年11月16日该院微信服务号发布第一篇信息,到2015年12月28日微信订阅号在全市法院率先上线,李娟娟付出了很多。
为了发挥新媒体宣传法治、传播正能量、线上线下便民利民的功能,及时把法官办案的辛苦和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推送出去,让更多的人关心法院、了解法官,李娟娟总是绞尽脑汁做好每一期微信。从服务号到订阅号,从生根发芽到山花烂漫,一篇篇精彩的内容把司法正能量、法治好故事和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民一庭法官的一天”“ 立案登记制行使诉权不可太任性”“面包车里的庭审”等一期期精彩的微信受到好评与点赞。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6-5-7 5版 陈金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