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脸包公”,妇孺皆知。数百年来,他的事迹被推衍成许多动人的故事到处传诵。人们借助包拯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公平正义、执法如山司法精神的期许。3月24日上午,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在开封府景区正式揭牌。这也意味着,作为包公文化的发祥地——开封,拥有了一座完整展示包公法治思想,并体现中国法律制度变迁史的文化殿堂。
全国首座多媒体完整展示包公文化的博物馆
千年传唱的包公,主要从政业绩及后来流传的断案故事大都以宋代东京开封为背景。在此修建的宋代开封府、包公祠和浓郁的宋都风情,展示出开封拥有着丰富的包公文化资源。
建成的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开封府景区,分为包公生平陈列厅、包公纪念陈列厅、包公司法陈列厅、中国历代司法文化陈列厅4个展厅。
博物馆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展示了包公一生的主要事迹,展示了宋、元、明、清以来关于包公的传说、戏曲,展示了包公法存画一、赏德罚罪、防微杜渐、严惩赃吏等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法治思想,并体现了中国法律制度经历的古代传统法律体系自身演变、传统法律近代化、新中国人民法律建设3个阶段的变迁史以及历代立法概况、历代审判制度等内容展示。
包公在各地留下的遗迹、遗物和纪念性建筑等研究包公历史的“活化石”,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形式也得以一一呈现。
张立勇:没有“包公”品质,法官挺不起腰杆子
包公的司法精神主要体现在孝、刚、廉、明等方面。正是包公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精神,让历代的老百姓乃至当今的中国民众,都对包公十分景仰,把他作为法官的化身,正义的化身,大家期望着所有的法官都能象“包青天”那样,为民作主,刚直不阿,清正廉明,明察秋毫,来帮助他们实现公平正义的愿望。
首倡建立该博物馆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2012年3月,他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在河南开封建设中原司法文化博物馆弘扬中华传统司法文化的建议》。
张立勇说,我们有的法官经常讲,当前的法治环境不好,遇到干预太多;有的遇到干扰和压力,就硬不起腰杆了,像我们以前办行政诉讼案件,有的法院不敢收案,害怕得罪了行政机关;法官也不敢秉公断案,担心影响到自己的饭碗,实行异地管辖之后老百姓胜诉率由原来的10.2%提高到27.8%,提高了17.6个百分点,说明我们以前就没有做到那么刚正,没有那种公正无私、无欲则刚的品质,有的甚至还在办关系案、亲情案、人情案,当然挺不起腰杆子了。弘扬包公文化,就是要教育我们的法官,封建社会的包公尚能如此,今天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下如果还做不到,岂不是问心有愧。
包公文化是民族瑰宝,早已蜚声海外
菲律宾包公庙位于马尼拉计顺市的南洋天地宫,成立于2003年。马尼拉市建有大大小小百多座佛庙,其中规模最庞大、香火最旺的是包公庙。早年华侨移民菲岛,环境条件艰苦,选择包公作为神祇供奉,是很自然的。它反映人们的一种精神愿望,乞求神威庇佑,平安幸运,避灾求福。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