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刚正断案

发布时间:2016-03-22 16:25:29


拆除违建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包公升任权知开封府。上任这年的夏季京城开封府连降倾盆大雨,洪水直冒南部城郭,“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直至七月,大雨才止,但仍然到处是水。

    包公一面继续指挥抗洪抢险,一面调查泄洪不畅的原因。包公了解到河塞不通、不时泛滥的原因是天灾加人祸。人祸就是一些贵族、宦官们在河边空地、也是禁地上筑起了亭榭庐舍,种花养鱼,造成河道狭窄,洪水泛滥。因此,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将这些亭榭庐舍非法建筑拆除。包公将查明的情况上奏朝廷,请求将所有违章的亭榭庐舍拆除。仁宗也知道权臣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下诏令侵占河边地的亭榭庐舍统统拆除,恢复原样。有的宦官自恃接近皇帝,说有“地契如此”,久拖不办,实际在找关系,不想拆除。包公派人到实地勘验,找出界石标识,拿出“伪增步数”的证据,证明属非法建筑,又上书弹劾,要求彻底拆除。在铁证面前,“中人皆服”,宦官无话辩驳,只好拆除。

贵戚偿债

    包公在开封府任上既处置了宦官违章建筑案,还处置了权贵欠货案。即:“有讼贵臣物货久不偿者,公批状,俾亟还。贵臣负势,拒不偿,公当即传贵臣至庭,与讼者置对,贵臣窘甚,立偿之。”对借公私“物货久不偿者” 的“负势”贵臣,包公没有放纵拖延,而采取“置对”办法,让他们在事实面前马上偿还。由于包公态度强硬,很快解决了贵臣借东西不还的老大难问题。

斩假皇子

    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开封城里出了叫冷清的年轻人,自称自己是“皇子”,到处张扬。市民们吃不准他的来头,街谈巷议,风言风语,传遍全城。当时知开封府事的钱明逸听说了这件事,下令将冷清抓来。钱明逸先将冷清关押起来,上奏仁宗皇帝。

    宋仁宗下令要赵槩和包拯两人审理这个案件。包拯亲自审讯冷清,并且广泛开展调查,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搞清了事实,排除了冷清与皇室的任何血缘关系。冷清不务正业,有一年,他流浪到潭州(今湖南长沙),遇见一个叫高继安的道士。那个道士明知道他实际上不可能是皇子,但却觉得这也是奇货可居,便资助冷清置办行装,和他一起到京师来试试运气。当冷清被抓进开封府后,高继安又指使他装疯卖傻,逃脱罪责。

    包拯向宋仁宗报告,请求立即将冷清和高继安斩首示众。皇祐二年四月,宋仁宗批准对这两个政治诈骗犯执行死刑。一件传得沸沸扬扬的奇案就此了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