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义马市人民法院有一位真心呵护青少年、真情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法官,她就是该院少年法庭审判长陈秋敏。自从事少年法庭工作以来,她始终坚持寓教于审、审判与教育防范相结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被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亲切地誉为“法官妈妈”。八年来,她先后审理各类青少年刑事案件300余件,她用真情、亲情唤醒了200余名少年犯,使他们全部走向新生,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0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被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官,2015年3月被三门峡市政法委、三门峡市妇联评为最美女法官,2016三月被评为三门峡市政法系统“巾帼岗位标兵”。她所带领的少年法庭2012年、2013年相继被评为全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寓教于审”挽救失足少年
“我也是孩子的母亲,真切希望这些失足少年像我的孩子、兄弟姐妹一样健康成长;我是一名法官,教育挽救好这些失足少年是我的职责所在。”追忆以往从事少年审判工作艰辛的工作历程,陈秋敏深有感触的说。陈秋敏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工作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融于在庭审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因比较简单,多数为初犯偶犯,犯罪恶性较小,通过教育感化均能表现出认罪悔罪的特点,依法适用从轻减轻处罚的基础上,对符合适用缓刑条件和具有帮教条件的被告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给未成年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陈秋敏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播撒爱心种子。 她对手上的案件都认真对待,对每一名未成年人犯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在庭审前,注重深入到其居住生活学习所在地,提前与未成年被告人接触,全面了解其犯罪原因、动机、目的和家庭状况、受教育情况、平时表现、性格及犯罪后的心理状态等,同时通过细心了解接触未成年被告人让其对法官产生信任感。在庭审中,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一一进行悉心引导,让未成年被告人在庭审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及其行为给他人、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和教育。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她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从诉讼制度、诉讼程序中努力完善和落实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规定,做到使未成年人得到全面、综合、到位的司法保护,避免涉诉未成年人失爱、失学、失教。尤其是在审理涉及未成年违法犯罪案件时,在缓刑适用、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隐私保密等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措施使用中,她做到竭尽全力,能用则用,全力保护。截至目前,该院共对42名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并送达犯罪记录封存决定书。
“真心关爱”正确引导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陈秋敏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利用“六一公众开放日”活动,将在校学生请进来,通过旁听庭审现场、以案说法、观看教育片及座谈等形式,零距离接受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另一方面,鼓励法官走出去,加强与学校、社区进行交流,不定期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三年来,他积极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送法进校园”活动20余次,有效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除此,她积极协同市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市直部门和机关,积极探索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和维权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绩效,促进青少年特别是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开展“法制大讲堂”、“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和“送法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未成年人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自觉性。延伸审判职能,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通过选派优秀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指导中小学开展模拟法庭、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等多种活动,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选取典型案件,让未成年人走进法院,走近法官,零距离感受法院工作,增强法律意识,预防犯罪。
自上级法院部署的“开学第一堂法律课”活动工作以来,陈秋敏庭长走进校园为青少年上专项法制讲座20场次,模拟小法庭3场次,与师生进行座谈及接受咨询6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律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奉献爱心”拓展回归之路
“延伸帮教”是义马法院预防重复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爱心之举。工作中 ,陈秋敏在依法办好案件同时,还积极做好教育帮教延伸工作,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她注重结合审判进行以案讲法。对于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不利环境造成的这类案件,她都要亲自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思想疏导工作,开庭时通知未成年人犯的家长和亲人旁听庭审,让家长从庭审中了解其孩子失足的原因,从而改变其教育方式。 庭审后,陈秋敏并没有简单的“一审了之,案结事了”,而是坚持“案后访,用心帮”的方式对未成年罪犯建立档案跟踪,悉心回访,引导未成年犯勇敢面对过往,承担责任,树立信心回归社会。通过积极联合家庭、学校、少管所等共同对未成年犯进行帮教,积极开展判后教育、定期回访等工作,加强与社区矫正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对未成年犯给予更多的延伸帮教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快速走出心理的阴影,增加其重新走向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并鼓励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快、更好地回归和融入社会,防止再次犯罪。
“感谢法官对我儿子的教育、关心,我儿子现在很听话,也很勤快,每天都在做事,感谢你们没有抛弃他,让他变好了,没有法官的教育就没有我今天的儿子……”这是少年法庭回访时,未成年人犯魏某的父母由衷对陈秋敏的感谢。魏某16岁初中毕业即辍学,酷爱上网,为筹集上网资金,铤而走险,贩卖毒品,被捕入狱,在审理中法官了解到,魏某在家表现听话,其父母勤劳朴实,因忙于生计,忽视了对表面听话儿子的关心、管教,魏某系初犯,主观恶性不大,其父母都愿意,而且有信心管教好魏某。法院判处魏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在审理此案时,陈秋敏多次找魏某及其父母谈话,制定判前、判后帮教计划。一次判后回访中得知魏某看父母做苦力工作辛苦,想减轻父母负担,在本地找一份事做。她为魏某的思想转变感到很高兴,在她看来失足少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主动要求做事是好事。回访回来她就多方联系相关单位,最终一私营业主同意请他做事。在事后的回访中,私营业主告诉法官,魏某做事勤快、敬业,对他很满意,魏某向法官表示今后不会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了。
多年来,为挽救失足少年,降低失足少年重犯罪率,陈秋敏带领少年法庭成员对少年法庭所审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回访帮教,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帮教工作,让那些失足花季少年成功从思想误区和犯罪阴影中走出来,找准人生的航向,重新扬帆起航。在审理好未成年人案件的同时,陈秋敏认真做好回访,建立帮教档案,针对每个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教方法,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大部分未成年人能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更快地从阴影中走出来,积极地面对生活,远离犯罪,远离那些不正常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2012年至今陈秋敏已为6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主动开展对缓刑、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定期回访帮教活动30人次,促使其改过自新。她回访帮教的30名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犯,未发生一起重新犯罪案件。
巾帼从不让须眉,最美法官展风采。陈秋敏同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但在她身上,却闪烁着法官妈妈的柔情与风采,她正以出色的工作,廉洁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履行着一个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为天平增辉,为国微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