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李晓丽从刑庭调到城关中心人民法庭任庭长。城关法庭位于辖三个乡镇两个办事处,有近百个自然村、居委会之地,流动人口多,社会情况复杂,历来是案件多发地。两年多来,她以默默奉献和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和回报,她多次立功受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 郑州市“维权先进个人”和“青年岗位能手”、新郑市“优秀政法干警”和“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城关中心法庭位于市中心,楼房与“贫民窟”盘根错节,有的当事人有好几个地址,当事人难寻,法庭又只有一辆昌河车,每年有几百件案件,根本就忙不过来。为此,出门办案有一半靠脚板功夫。到了夏天多雨的季节,时常冒雨而去,淋雨而归。蓝色的雨衣是她下乡办案的必备之物。大部分当事人又住在商品房里,上楼时,满身是汗,下楼时,双脚打颤;好不容易找到当事人时,周身发凉,起身时汗水被体温烘干。就这样,李晓丽带领干警每天上下楼十几趟,学会在走时吃方便面充饥,有时成了一个地地道的工薪族。
◆勤勉办案
2015年1月,李晓丽在审理刘某诉公婆返还亡夫抚恤金纠纷一案时,公婆以儿子赵某生前与刘某属再婚,且结婚时间不长,赵某死后公婆怕抚恤金被刘某另做他用为由,拒绝返还抚恤金,致使刘某在家无劳动力、经济无来源的情况下,生活十分清贫。李晓丽面对这种情况没有简单地进行调处,而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双方冷静下来,细致考虑,同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在调查中李晓丽了解到,刘某与赵某属再婚,但双方感情很好,并生有一女,与公婆处理得较融洽,其公婆担心刘某将抚恤金用在带来的哑女身上,而不用与赵某生育的女儿身上,加之夫兄火上浇油,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李晓丽发挥女性特长,有针对性地反复对双方耐心调解,诚心诚意地入情入理入心劝导双方,引导他们增强家庭观念,慢慢消除双方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并动员亲友协助调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李晓丽10多次耐心调解,终于使这个即将肢解的家庭和好如初。
针对城关法庭辖区地大、面广案件多发,交通工具滞后的特点,李晓丽改进了审理工作,采用“五优先”的方法。即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优先,赡养案件优先,军烈属诉讼优先,外地县市案件诉讼优先,院领导交办的案件优先,特别是对矛盾易激化的案件,注意做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2015年3月,李晓丽受理了一起赡养案件,新村镇一位70多岁的老汉代某被儿子、儿媳赶出家门已经三天,老人有家难归,住到一个窝棚里,饥寒交加,重病缠身,有生命的危险。李晓丽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带着一名书记员赶到该村进行调查。
原来,代某有三个儿子,老伴去世得早,他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子拉扯长大,并一个个娶了媳妇,他也积劳成疾病倒了,但几个儿子却把他当成了包袱,谁也不愿意让父亲到他们家里住,老汉只得住到地里一空窝棚里。
李晓丽了解情况后,召集代某几个儿子进行调解。大儿子说他分家时父亲没有给他盖房,他不应该赡养父亲,而二儿子、三儿子也称父亲没有给其盖房,房子都是自己盖得,也拒不赡养父亲。李晓莉对老人的儿子、儿媳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和法纪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当场接老人回家,并表示今后一定把老人赡养好。短短三天,解决了这件在当地影响很大的赡养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刹住了赡养案件上升的势头,弘扬了尊老的良好风俗。
在工作中,李晓丽慢慢地体会到,要做好审判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就要在审判工作中更好体现司法利民、司法为民、司法亲民,她主动探索,在审理工作中,做到五个结合:即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相结合,着重调解与及时判决相结合,案件审理与执行相结合,本职工作与份外工作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民调相结合,几年来,她审结的大多数案件适用了简易程序,提高了办案速度。
因居住问题与儿子产生了矛盾,入冬后老人还在一间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棚内居住。接到此案后,李晓丽马上挑选一名经验丰富的审判员作老人儿子的工作,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对此案快审快结,给老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廉字记心头
李晓丽生在新郑,长在新郑,同学多,朋友多,对她开展工作有利,同时也给说情者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往往一些案件未到人情先到,没有见当事人,就有说客上门。几年来,李晓丽时刻牢记宗旨,冲破熟人朋友关、领导关、金钱物质关。始终忠于法律,尊重事实,依法办案作为工作的准则。坚持做到:“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行贿不收,说情不准”几年来,她拒吃请20余人次,如有一起经济纠纷案的被告是镇一位领导的亲戚,这位领导和她关系也不错,几次要求她在处理此案时对他亲戚多加关照,经过几次的思想斗争,她找到这位领导,向他宣传了有关法律和政策。使这位领导明白了事非,提高了认识,不但没有阻挠法庭工作,还协助法庭做当事人的工作,使法庭顺利审结了此案。
一次,一位姓郑的原告为使法庭尽快追回被告欠他的一千多块钱,趁李晓丽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放了二百元的购物券,并注上姓名。她回到办公室发现后,连忙开车追赶上当事人,返回给当事人,并对他严肃批评。
总结几年来依法办案的体会,李晓丽深深地体会到,做为一名法官,必须时刻牢记宗旨,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当成谋私利的资本,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一尘不染,才能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人情权势所移,才能成为一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司法为民的人民法官。
◆舍小家顾大家
由于李晓丽经常下乡办案,生活没有规律,在法庭工作比一般同志遇到困难还要多。平时,在乡下巡回办案,往往错过吃饭时间,她总是会随身带些方便面和咸菜充饥。
李晓丽的丈夫工作也很忙,一个孩子年龄还小,家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她,法庭和家庭,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时常发生矛盾,她注意正确处理两个利益的关系,不为个人事情影响工作,有一次,她正在法庭审理一个伤害案件,丈夫从家里打来电话,说他有事走不开,孩子感冒发高烧,这时家里又没有其他人,她听后非常着急,恨不得立刻赶回家中,但她想到正在审理的案件,毅然打消了回去了念头,让邻居一位大娘帮忙将孩子送医院。
临近春节,平时不回家的当事人都在这个时候回家与亲人团聚。前年春节,她父母吃顿团圆饭,她因为有一个需要找到的当事人刚好回家过年,她便在年三十的那天去到了当事人的家里,说明原因,使当事人很受感动,很快调解执行了这个案件,她回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李晓丽父母在家等着盼着,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回到家里,父母对她说:“年三十了,还出去办案,也不讨忌。她只好笑着说:“年三十,人都在家,案件好调解。”
回到家里,李晓丽也很内疚,经常想到自己常年把繁重的家务交给丈夫,自己对不起丈夫、孩子。但舍小家正是为了大家,为了千万个家庭幸福欢乐,自己付出的辛苦就是值得的。
在审判工作中,李晓丽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她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让每一个接触到她的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体会到法律的温暖。几年来,她本人主审或参与审理的1000余件案件均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公正。她带领的法庭所审理的1900余件民事案件无一矛盾激化,无一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