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忆老师

  发布时间:2015-12-30 16:40:38


    陈海发老师走了。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觉头脑一片空白,胸口好象被什么压着,让人有窒息般的难受。随后,认识他的人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相同的思念。

    一直在想,我该写点什么,或者说是想说出一种心里的感受。这种感受相对于众多同事、朋友的思念虽然很单薄,很轻微,但却一样的真挚。因为,陈老师是我生命中遇到的人格近乎完美,让人无法不思念的人。

    陈老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和许多朋友一样,我与陈老师人生的交集基本都是工作,非常纯粹的工作交往。工作中对他产生了的对领导的尊敬、对师长的感恩和对朋友的信任。2003年,河南法院网开通,作为单位里的宣传人员,我不时将一些案例、调研文章、人物稿件和文学作品向网站投稿。陈老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是询问本人所写的一篇法官的事迹稿件,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他对基层法官的一种深厚的感情。随后是我写的一篇送别的小诗,再次得到了陈老师的关注,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宣传工作中,不断得到陈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在我个人的成长进步中,他象一个长者,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

    陈老师是一个以工作为重的人。记得一次,陈老师到巩义参加一个全国的新媒体建设运用会议,正值我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我和王东波副院长去看望他。他询问了我院工作情况,得知是会议期间,催促我们快回去,别因私事耽误公事。正是这种敬业的品格,他在河南高院期间主导完成了全省法院官方网站、庭审网络直播平台、裁判文书上网平台及豫法阳光微信平台建设等,在司法公开中运用新媒体惠及群众,为河南法院的公信力提升立了汗马功劳,开创了河南法院自媒体建设的新局面,得到了最高法院周强院长的高度称赞。他在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期间取得的成就,在最高法院领导和其他朋友的文章中均有提起,再多的笔墨都无法表达大家对陈老师敬业精神的敬仰。

    陈老师是一个耿直率真的人。印象中,他有着河南人特有的质朴和耿直,对感觉投缘的人,他有一百分的真诚,对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也绝不掩饰自己的看法。有一次,周六我随他到邙岭摄影采风,路遇到巩义本地一个酷爱摄影的领导,我忙给他介绍。陈老师不太高兴地对那位领导说:您的精力应在多为地方老百姓办事上,可不能象我们这帮人哦,玩摄影很费精力的。当时有一点点尴尬,却让我更加敬重老师人品。还有一次,陈老师问起一个朋友,对他所推荐的一本书的看法。朋友因工作忙,没来得及读,就礼节性地说了些赞扬的话。陈老师追问:你对其中哪个人物印象比较深刻?朋友一时答不上来。了解熟悉陈老师的人,都会喜欢上他的真性情,也会敬重他的耿直和秉气。

    陈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与陈老师交往中,他的幽默会带给你很多开心。一次工作结束,带到他一家很小的农家菜馆,推荐他品尝巩义特色的红薯面条和红薯叶菜馍,他说:我小时候天天都吃这些东西,曾经立志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再也不吃这些东西。没想到,奋斗这么多年,这缘份还没断啊!说得大家都笑起来。陈老师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随手拍的花草,种植的蔬菜,小动物和孩子,或者有意思的事,始终都是那么地快乐,你会感受到阳光心态的正能量,一定会羡慕他的成功和幸福。但没有想到他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没有想到他已经患上了癌症,没有想到他忍受的痛苦。

    所以,陈老师的离去,让我们感到突然和震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河南汉子的刚强,也让我们愈发敬重和喜欢他,无法不去想念他。当越来越多的人或追求功利,或颓废逃避,或世故圆滑,陈老师仿佛一个灯塔,让你在迷茫中看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生命也许很脆弱,但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坚强;人生会有太多缺憾,但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完美。老师,我们深切怀念您!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