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他有一双爱笑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5-12-21 16:22:49


    曹顺达同志是新乡市凤泉区法院法警大队队长,他高大白净,开朗豁达,一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让接触他的当事人感到格外温暖、踏实。2014年,同时担负着法警职责的曹顺达共值庭押解68次,未出现差错;承办和协助执行案件132件,执行到位率为80%以上,实际执行标的达1000万余元。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省委政法委、新乡市和新乡中院评为“中原卫士”、“学雷锋标兵”、“十佳青年干警”和“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曹顺达脾气温和,为人处世宽容大度,同事们很少见他发脾气或是生气,对待当事人,他更是和风细雨,耐心有加。很多当事人通过案件与小曹接触后,把他当成朋友或自家兄弟般信任。

    郭大爷是曹顺达办理的一起赡养案件的申请人,案子虽然很快执结了,可郭大爷和儿子、儿媳还不时闹点小矛盾,所以郭大爷动辄就到法院找曹顺达诉苦。曹顺达从没流露出半点的不耐烦,每次大爷来,曹顺达都热情招呼,端茶倒水。郭大爷耳朵背,交流起来困难,小曹却有一种独特有效的谈话方式,他把报纸卷成筒状,然后对着郭大爷的耳朵讲,两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直到郭大爷的坏情绪、烦心事被小曹的耐心开导疏散了,化解了。郭大爷逢人就讲,“小曹这孩子心眼儿实在,跟俺不隔心。”

    看到当事人腿脚不便,曹顺达主动开车送他们回家;得知当事人生活困难,他经常慰问看望,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曹顺达就是用这样一颗善良的心做了很多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虽然跟案子没有多大关系,但折射出来的却是耀眼的人性光芒。

    曹顺达的耐心、微笑及善良,让很多原本剑拔弩张的冤家对头握手言和,让许多难以执行的案件峰回路转。就是凭着“好人缘”,他年均承办案件的实际执结率都在80%以上,且他承办的所有案件从未发生信访问题,也从没有因执行懈怠、不规范而受到当事人的投诉。  

    执行工作,注定了要跟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打交道,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被执行人总是想尽各种方式隐匿财产、逃账赖账,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暴力抗法,所以办理起来不仅需要坚持,还需要智慧和勇气。

    2011年2月,曹顺达接手一起拖欠劳动报酬案件,农民工景某家庭贫困,而被执行人马某欠着他的1万元工资不给,还玩起了“躲猫猫”,曹顺达和同事们找遍了马某能去的地方都不见其踪迹。这时景某妻子身患癌症急需用钱,找不到人也查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曹顺达的“倔脾气”上来了,隔三岔五他就来到马某家,门不开就到其邻居家坐坐,托他们传话给马某,门若开就进去做马某家属的工作。几个月的时间曹顺达跑了将近40趟始终没见到马某。然而这时案件却出现了转机,景某告诉曹顺达马某托人送钱上门了。原来马某得知曹顺达经常来,同村的人都知道自己赖账不给,心里压力大,觉得自己躲也不是办法,虽不敢亲自到法院,却通过中间人分5次将钱全部送到景某家。

    曹顺达办理一起被执行人是公司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诉讼阶段公司就换了实际经营地,法定代表人吴某也找不着。后经多方调查,曹顺达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工地上找到了吴某,当天寒风瑟瑟,曹顺达硬是冒着严寒说法讲情,耐心的跟吴某做工作,要求公司履行支付义务,吴某却一直不配合,并仗着人多气焰嚣张,口出狂言,试图让曹顺达知难而退。曹顺达却毫不恐慌,始终面不改色、掷地有声地向吴某释明权利义务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希望其遵守法律,不要意气用事。曹顺达的义正词严让本就心虚的吴某放弃了抗拒,开始心平气和的与曹顺达对话,并同意和几名农民工进行协商,最终案件和解执行。

    沉重繁忙的工作让原本健康壮实的曹顺达患上了颈椎病、静脉栓塞、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但他却从未抱怨,因为他喜欢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说结案后当事人满意的神情给他带来莫大的成就感,让一切付出都值得。

    这就是曹顺达,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举,但他爱笑的眼睛和平凡中的坚守,却带给当事人愈久弥香的温暖和感动。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