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个子不高,和蔼的脸上总荡漾着浅浅的笑。几年的陪审生涯,他从不喊累,也从没听他抱怨过一句。他说:“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我感受到荣耀的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只有做到情法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人民陪审员的价值。”他就是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谢海建。
所提意见均采纳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法院审理的案件涉及刑事、民事等各个方面,领域广,法律术语多,对谢海建来说非常不好掌握。
2010年8月,在被任命为鄢陵法院人民陪审员并参加几次庭审后,他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坐在这个审判台上,不是来看热闹当陪衬的,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敷衍是对自己、对法院也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任。
为提高参审水平,他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定期收看《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电视栏目,了解、琢磨里面的案例;先后购买了几十本法律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不管什么案件,他在庭审时都能认真听,仔细记录案件的难点和疑点,庭审后对照法律法规认真研究,合议时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年来,参与审理300余起大大小小的案子,谢海建的意见,因符合法律、兼顾情理,从来没有被合议庭否定过。
纠纷解决我开心
“我对辖区情况、人员熟悉,配合法官做当事人调解工作得心应手,看到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最开心。”
谢海建在镇司法所工作10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因为他的基层经验、社会阅历、工作威望,原、被告双方容易理解,故调解成功率一直较高。经他手调结的纠纷不下100起。
2014年6月,辖区某村的张某兄弟因宅基地发生纠纷诉至法庭,双方对立情绪比较大。他运用法律知识、调解技能和经验,从亲情、法律的角度多次做工作,引导双方不要为了一点财产而伤了手足情,终于让兄弟俩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和解,双方握手言和。
讲究方法巧结案
在谢海建看来,人民陪审员干的也是“技术活”。有时候,将乡土意识融合到法律规则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亮婚前隐瞒真实年龄,婚后的陈娟得知张亮比她大10岁而发生矛盾。张亮外出打工,两年没联系,陈娟提出离婚。由于不知道张亮的下落,法庭只能缺席审判。
“我出抚养费,但我不抚养孩子。”陈娟说。“如果男方也不愿意养孩子咋办?”谢海建问。“他可以把孩子交给他父母养,或者交给他姑姑抚养。孩子以后认我就认,不认就算了……”没等陈娟把话说完,谢海建就打断了她的话:“孩子才两岁,作为一个母亲,你这是不负责的表现。你们可以离婚,但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你就不为孩子的以后考虑?”
陈娟也许没有想到,这名未穿法袍的“法官”一席话竟让她无地自容。她低下了头:“如果他不愿意抚养,我抚养。”最后,该案以原告撤诉结案。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12-5 8版 乔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