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特别精干,是他留给许多当事人的印象。他就是新乡市凤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吴大伟。
在他看来,执行工作,不仅是展示司法权威的重要渠道,更是人民群众实现合法权益的最后希望。正是凭着这样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吴大伟同志对待执行工作用心尽责,多次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还被上级单位授予“文明干警”、“岗位能手”等荣誉。
问起他的“执行秘籍”,他简单明了地回答:“干执行,要的就是一个勤快劲儿。脑、嘴和腿都得跟上,想尽办法把法律、道理、人情讲透,被执行人能接受,案件就好执行了。”
凭脑勤攻克执行难案
“案件审理判决了,当事人的权益没有实现,面对老百姓充满期待的眼神,我肩上沉甸甸的,没啥说的,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努力把案件办结!”吴大伟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2月至5月期间,家住延津县的陈某等12人在王某承包的辉县市孟庄镇小蒲水村社区从事劳务活动,活干完后,王某却拖欠其他的工钱一直未给。2013年8月,经法院审理,判决王某应支付陈某等人共计5万余元的工资。2013年年底陈某等申请执行。
作为案件承办人的吴大伟,自接手案件后他的脑子就不停地在转,被执行人目前下落不明、手机不通、没有财产,执行工作怎么下手?他多次到被执行人居住的村子、其父母家询问查找,甚至蹲守,均不见王某的人影,眼看快过年了,他心急如焚。
在反复翻看卷宗时,他发现,王某在诉讼阶段虽未出庭,但委托有代理人,能否通过代理人与王某取得联系呢?他当即按照卷宗中留下电话号码与代理人进行沟通,起初代理人一口回绝,说他和王某没再联系,不愿惹这个麻烦。吴大伟耐心地劝导他,说只想让他给王某传个话,告知他法院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的目的和形势,以及拒不执行的后果,并反复强调是在帮王某。
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发了多少条短信,吴大伟和这位代理人慢慢熟识,并取得了其信任,代理人终于同意帮忙联系王某。在后来的工作中,虽然王某仍未露面,但通过代理人在中间搭桥传话,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到位。
2014年12月19日,在执行款发放仪式上,领到被拖欠了两年之久的工资款,陈某落下了激动的泪水。
凭嘴勤促成执行和解
吴大伟同志认为,执行案件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矛盾,所以,接到案件后,他都是先尽一切可能说服双方和平解决问题,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使用强制执行措施。
2014年8月,吴大伟负责执行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农民工聂某等八人和某水泥公司发生纠纷,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聂某等共计20余万元的工资和补偿金等。公司虽未上诉,但不服法院判决,所以对法院的执行工作非常抵触,并扬言如果法院冻结账户,就带领工人堵法院的门。
为避免矛盾激化,确保社会稳定,吴大伟和同事一边安抚农民工的情绪,亮明法院不执行到位不收兵的态度,一边多次到公司和其负责人协商执行事宜,讲农民工的难处、讲法律规定、讲公司经营之道,同时帮公司分析和解执行的好处。一趟不行,第二天再来,人不在公司,便通过电话联系,最终,公司理解了法院的工作。
4个月后,公司依和解协议将全部执行款送到了法院。该案因涉及人员多、标的大而广受关注,吴大伟的妥善执结,带来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东方今报、新乡电视台和新乡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正面报道,树立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凭腿勤发现执行线索
吴大伟深爱这个让他展示自身价值的岗位,执行局案多人少,他除了要办理执行案件以外,还担负着法警值庭、押解被告人等职责,吴大伟不知疲倦的奔波着、忙碌着,手里的工作竟一项也没落下。
人人都说执行难:人难找、财难寻、款难追。为了攻克这些“难”,吴大伟很少有时间在办公室坐,每天不是走街串户寻当事人踪迹,就是到房管所、工商局等单位找财产线索,要不就是跑各家银行查账户余额,繁琐不怕、枯燥不怕、辛苦不怕,只要有帮助案件执行的一线可能,吴大伟就不放弃,正是凭着“腿勤”,他准确找到多起案件破解的切入点,从而顺利执行了大量案件。
在连续六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中,吴大伟正是发挥他脑勤、嘴勤、腿勤的“特长”,办理案件18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高达26万元,办结率为100%,用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