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许昌法院借力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5-12-01 15:31:45


    “怕你们外出执行案件,我赶早来还钱。你们赶快把我的名字从‘老赖’名单上撤下来吧,我实在丢不起这人。”11月16日8时许,刚一上班,一名被执行人便走进魏都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自从“荣登”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此人的照片、名字被《许昌晨报》等媒体先后曝光,其亲友纷纷询问,这让他觉得很丢脸。于是,在凑齐欠款后,他便来到法院主动要求还款。

“执行难”,是长期以来影响和困扰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民间借贷案件剧增,“欠债不还”现象随处可见。对一些人而言,“不还钱”算不上丢人的事儿,甚至视法律裁判文书为“法律白条”。欠债人不接电话、不在家住,和执行法官玩起了“游击战”,心安理得地当起了“老赖”。

为捍卫法律的尊严与公正,维护司法公信力,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今年以来,许昌法院系统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与工商、房管、公安等部门以及银行等金融企业多方联动,让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无处隐匿;另一方,通过多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公众的监督,使被执行人的信用评价与其个人名誉、生存空间直接联系,让失信者无处躲藏,从而敦促其履行义务。

自今年8月份起,按照上级部署,魏都区、襄城县、鄢陵县、许昌县、禹州市等地法院先后在《许昌晨报》等媒体上分6批对428个失信被执行人的照片、姓名、家庭住址、涉案标的等信息予以公布,其中自然人398名、法人或其他组织30个。与此同时,由许昌日报社主办的“今日许昌”、“许昌晨报”、“许昌日报 法治时空”等微信公众平台也及时跟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了惩戒“老赖”的舆论氛围,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诚信公德是为人之本,公布出来大快人心!”“人,要讲究诚信,有诚信才可以成就事业。”“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有难处可以说明一下,迟些时还上也行,但不能赖账。”“收到的朋友一定转发,让这些老赖都让大家认识认识。”……不少市民纷纷留言、点赞。截至目前,有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微信点击阅读量累计近20万人次。

执行威慑和信用压力,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一些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后,为维护自己的信誉,主动履行了义务。在魏都区,首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后2周时间内,便有14名“老赖”主动现身,共计归还欠款300余万元;在襄城县,法院利用此法在短时间里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执结案件12起,达成执行和解案件7起。

    “失信被执行人在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后,便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我们将视情况对其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郑好    


 

 

关闭窗口